2

刘邦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死了(司马迁:因为他活腻歪了)

关于【刘邦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死了,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刘邦到底是咋死的?司马迁:因为他活腻歪了,所以自杀
  • 2、刘邦怎么死的

1、刘邦到底是咋死的?司马迁:因为他活腻歪了,所以自杀

阿元

刘邦之死是专家学者们忽略了的(可能是有意的),真正的千古之谜。而被忽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刘邦的死,说的不清不楚。

在百度上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关于刘邦是怎么死的回答:刘邦的死完全是因为他活腻歪了。

这样一个回答当然很可笑,但这却是司马迁记载在《史记》当中的真实答案。

关于刘邦的死,《史记高祖本纪》中是这么说的:汉高祖刘邦,在征讨英布时受伤。吕后叫医生来给他治病,这医生说没有问题,能治好。刘邦说啥呢,说我命在天,岂是你个小大夫能决定的?赶紧给我滚。

(《史记高祖本纪》: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因此后人评价说:刘邦视死如归,不求仙药不危害百姓,比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要英明伟大。

正是因为刘邦有病能治,但偏不治,所以关于刘邦是咋死的这个问题,标准答案是:活腻歪了、活够了,基本上相当于自杀。

但这个标准答案问题很多。第一,还没有见着哪个人活的好好的,尤其还是当着皇帝,过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生活的情况下,有病不治,非要自己找死的。如果真的活得这么费劲,干脆一头撞死得了,干吗还要在病中等死呢?受那个罪干吗呢?

当然,因为受伤而起的病痛确实很痛苦,但刘邦在樊哙的劝说下,已经重新振作起来。这段内容也是司马迁记载下来的,语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说刘邦在攻打英布时挨了一箭,引起了并发症,老难受了,哪个大臣也不见。过了十几天,樊哙领着大臣们,推开守卫的警卫,直到到了刘邦的床前。刘邦正头枕着一个宦官的大腿躺着哼哼呢,樊哙流着眼泪说,皇帝你和臣下在沛县起兵,直到平定天下,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壮志豪情!现在天下已经是你的了,你咋还懒起来了呢?就因为这么一点小病,大臣也不见,只和一个宦官整天混在一块,难道你忘了秦二世和赵高的故事了吗?刘邦一听,有道理,立刻笑着起身,振奋精神,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而且这时候的刘邦也没有病到啥也不能干,啥也不能想的程度。他先是派樊哙领兵去消灭造反的卢绾,后来又觉得樊哙和吕后的关系太近,于是派陈平去杀掉樊哙,以避免吕雉在他死后手握大权,害死他小老婆戚姬以及小儿子刘如意。

既然刘邦已经从病痛的折磨中振作了起来,并开始为身后事开始铺垫,他咋会突然之间又不让大夫给他治病,一心求死呢?

更何况,从《史记》中可以看得出来,刘邦的病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在围剿英布的战争中受伤得病之后,回长安的途中,刘邦还回了一趟老家沛县。回到老家干吗呢?衣锦还乡,显白自己是多么的厉害。把父老乡亲都召集起来,大吃二喝。喝多了之后,刘邦还创作了他唯一的文学作品,《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而能证明当时刘邦身体状态不错的是,刘邦在沛县吃吃喝了半个多月。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能在受伤后连续十几天在酒局子里泡着,可见刘邦的箭伤根本没多重。

第二,刘邦本身就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做为人,怕死肯定不是毛病,所以这算不上刘邦的缺点。刘邦贪生怕死的行为终其一生,都有表现。

早在刘邦还是个小布丁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听说秦始皇到南方镇压天子之气了,刘邦立刻就能怀疑到自己的身上,老爸老妈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转头进了芒砀山。还有刘邦当上沛县的一个小村长(亭长,估计还没有村长大呢)后,奉命押送犯人到骊山服劳役。结果半道上犯人跑了一大半,刘邦也面临着砍脑袋的危险。于是刘邦也是抛弃了老爸老妈老婆孩子,跑进了芒砀山躲猫猫。

刘邦的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按历史记载:“秦法,一人犯罪,举家及邻伍坐之。”也就是说,你刘邦犯罪后逃跑了,你全家和邻居全都要进监狱!想想看,一个为了自己逃命连老爸老妈老婆孩子的命都可以不要的人,咋会忽然之间就不想活了呢?而且还是在当了皇帝的情况下。

刘邦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啥都可以不管、啥都可以不顾的例子还有好多。比如他在被项羽围在荣阳之后,为了逃出去,让大将纪信冒充汉王向项羽投降,刘邦自己趁乱逃亡。

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让武将替自己死,这还不算最狠的,最狠的是刘邦在逃亡路上,为了让车跑的快一点,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肯往下扔,还扔了好几次。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刘邦,你能指望他有病不治,选择慢性自杀?打死你我们也不信!

还有第三,那就是刘邦临死之前的一段时间,真正控制汉王朝的人已经是吕雉。

这一点咱们可以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找到证据。当陈豨造反之后,有人打燕王卢绾的小报告,说这哥们也要造反,把卢绾给吓坏了,对他的手下说了这么一段话:现在不姓刘而当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前一段时间,杀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的,都是吕后的奸计。现在皇帝刘邦病了,大权归了吕后。吕后这个歹毒的女人,专门要杀我们这些功臣和异姓王啊。因为怕吕后想招对付他,卢绾干脆躲在家里装病。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这段话里透露给我们的一个信息就是,在刘邦病重期间,掌握权力的是吕后。虽然司马迁在这里说的是,刘邦因为病了,主动把权力放到吕后手里的(今上病,属任吕后。),但另外一件事说明,刘邦不可能主动把权力交给吕后。

因为啥呢?因为刘邦在病了之后,最挂心的事情不是咋把病治好,也不是咋能让汉王朝长治久安,而是咋能让小儿子刘如意能继承他的皇位。这事也是记载在《史记》里头的: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也就是说,刘邦挨了英布一箭之后,因为伤口感染之类的原因,身体不行了,于是加快了要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步伐。张良的劝告和叔孙通的死谏,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刘邦执意要换太子的行为,说明他和吕后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刘邦打死也不可能让吕后手把大权。

而且司马迁还说过“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既然刘邦和吕后的感情都这么差了,还把权力给她,不大可能。

既然求生是个最低等级的生物也具有的本性;既然刘邦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那么刘邦有病不治,还是在可以治的情况下,选择慢性自杀,肯定另有隐情。

这个隐情就是,刘邦说这话的时候,正处于极度的悲伤、失望、无奈的情绪当中,甚至确实不想活了!

刘邦之所以会有这么强烈的负面情绪,抑郁地想要自杀的原因,是吕雉同志把他给软禁了!

这么说的理由是,按司马迁在《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临死之前,能接触到的只有吕后一个人。最后为刘邦看病的大夫是吕雉找的;刘邦的遗言也是留给吕后的。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男人临死前向老婆交待后事是完全正常的,但刘邦不是。刘邦是皇帝,他的遗言叫遗诏,应该是颁布天下的。可惜的是,刘 邦有可能是唯一一个看起来是正常死亡的皇帝,但却没有遗诏颁布天下的人。

拿刘邦之前的秦始皇为例子,秦始皇临死前身边是丞相李斯还有权宦赵高,而且留有遗诏;而刘邦之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等等等的皇帝,全都留有遗诏。再看同样是皇帝死后小孩子继位的汉武帝,他病死的时候,是大臣霍光接受的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这样的例子还有刘备,托孤给了诸葛亮。

当然,作为一个皇帝,咱们不排除刘邦和吕雉的感情好的嘎嘎的,以致于让刘邦在临死之前非要她陪着不可的情况。

可惜的是,刘邦打当了皇帝之后,喜新厌旧的毛病大发作,和吕雉的感情已经到了破裂的程度。按《史记吕太后本纪》的记载,刘邦当上汉王之后,又找了个戚姬的小老婆,老喜欢了,基本上是带在身边的。而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在外征战的时候,吕雉得在家看着大本营,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吕雉人老珠老,也让刘邦看不上了,以至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直到几乎没有的程度。这一点从刘邦爱乌及屋,因为喜欢戚姬而非要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也看得出来。

(事见《史记高祖本纪》: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既然刘邦已经不喜欢吕雉,面都不咋见;而且因为要换太子的原因,几乎可以说和吕雉成为了对手,那么在临死之前,只有吕雉陪着,肯定不是因为俩人的感情好。

现在看看《史记》中描述的刘邦临死前的情景。

吕后看刘邦快不行了,关心他死后的国家大事啊,就问刘邦,你看萧何之后谁能当丞相呢?刘邦推荐了曹参。那曹参死了之后呢?刘邦又推荐了王陵。那王陵再死了呢?刘邦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请注意,刘邦交待的是他死后的国家大事。那么这些国家大事应该交待给谁呢?下一个皇帝,也就是他的儿子汉孝惠帝刘盈。应该说给刘盈的事情,交待给了吕后,说明刘邦死的时候,刘盈根本没有在跟前。这就大大的不对了。要知道古代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你老爸都要死了,你当儿子的不在床前陪着哭,咋也说不过去,也对不起刘盈孝惠帝的谥号。

还有更不对的事情,刘邦死后,治理天下是下一任皇帝,也就是汉孝惠帝刘盈的差事,吕后最多也就是个顾问。但刘邦最后一句话,却是:“此后亦非而(尔)所知也”,也就是以后的事情,不是你吕后可以关心的了。而且刘邦说吕后对王陵之后的事情不用操心,并没有说吕后没有权力操心这个事情,前边曹参、王陵可以当丞相的事都交给吕后了,没有理由说吕后管不着王陵死后的事情。刘邦这么说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吕后你岁数也不小了,活不了那么长。

而刘邦的一句“此后亦非而(尔)所知也”,告诉咱们的是,只要吕后活着,那么刘邦死后的皇权,就掌握在吕后的手里,而不是他的继承人刘盈,从而再次说明,刘邦临死前已经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他已经被软禁,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是吕后。

虽然司马迁一直在拍刘邦的马屁,甚至对刘邦的死含糊其词,但刘邦最后把他死后的国家大事交待给吕后的记载,无疑是个巨大的,不可忽视的漏洞。

对于这个漏洞,司马迁之后的大小儒家们想到了一个弥补的办法,那就是让汉孝惠帝变成一个未成年人。既然刘邦死的时候,刘孝惠帝刘盈还是个孩子,那么刘邦当然只能把后事交待给他老妈,也就是吕后。

这个补拍的马屁是魏晋时期的皇甫谧完成的:“(汉孝惠)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

如果汉孝惠帝生于秦始皇帝三十七年,是公元前210年,到刘邦死的时候,公元前195年,汉孝惠帝刘盈刚刚15岁。按周制,男人二十岁行冠礼,也就是长大成人。那么15岁就是未成年人,正好说得过去。

可惜这个马屁也拍漏了,因为汉孝惠帝就不可以出生在秦始皇帝三十七年,除非他妈吕后偷汉子。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按《史记》的说法,秦始皇帝三十七年,是公元前210年,刘邦根本不可能在家里呆着。

刘邦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起兵造反的。在他造反之前,因为押送的刑徒跑了几个,只能上山当土匪。虽然又回家了,但之后秦始皇帝因为东南方有天子气,出巡东方。结果把刘邦已经吓跑了一次,沛县的二流子们还因为刘邦头上的云气,纷纷投靠。

秦始皇帝是三十七年正月(十月,秦以十月为一年之始。)开始出巡,所以刘邦不管是因为跑掉囚犯,还是头上的天子气当的土匪,这一年他都不可能,也不敢呆在家里,当然也不可能让吕后生孩子。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吕后是公元前210年之前怀孕,或者是去看望当土匪的刘邦时候怀的孩子。但《史记》中的另一段故事,让这种可能性变得一点也没有。

这个故事咱们讲过,也是司马迁拍的马屁之一。话说刘邦当村长(亭长)的时候,不好好工作,经常请假回家种地。有一天他正往地里赶呢,已经在地里干活的吕后和她的两个孩子,看到了一个老头。那个老头喝了吕后的水,觉得不好意思,就夸她和两个孩子,都是贵人之相。老头走了,刘邦到了。听说这事之后,就追老头。追上之后是破口大骂,你个老不死的,喝了俺家的水,说两句好句就行吗?得拿钱。那老头挺会忽悠,说你知道为啥你老婆和你孩子都是贵人之相吗?是因为像你啊!你的相貌,那家伙,老好了,贵不可言。刘邦一听乐了,钱也不要,高高兴兴接着种地去也。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兒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故事讲的有夸张之处,但不影响大局,那就是在刘邦还是当亭长的时候,在他违法犯罪之前,两个孩子都已经生出来,并且很大了。要知道古代中国是有“坐月子”习惯的,而且生完孩子几个月内肯定不能下地干活。再说了,刘邦是有老人的,刘大爷刘大妈也没有啥事干,帮看个孩子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吕后之所以带孩子下地干活,应该是孩子已经大了,可以帮着干点小活,比如说拨草。

而且司马迁在写这段的时候,非常确实的指出,“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也就是说当时吕后是和两个孩子一道,在地里除草。已经能在地里拨草了,这孩子起码得七八岁,最小四五岁。

能拨草时四五岁,再加上刘邦因为押送的犯人逃跑而当土匪,后来又因为天子气再次当土匪,最少也得两三年时间。所以公元前210年的时候,汉孝惠帝刘盈最小六岁。也就是说,刘邦公元前195年死去的时候,汉孝惠帝刘盈至少21岁。

一个21岁的太子,他老爸死的时候不在跟前伺侯着,咋也说不过去。

再说了,就算刘邦死的时候,汉孝惠帝是个小孩子,那床前尽孝总是应该的吧?为啥他反而消失了呢?

还有《史记》中记载的,刘邦一死,汉孝惠帝登基的时候,没有提到老妈摄政、太后临朝之类的内容,足以说明汉孝惠帝已经成人,最起码是已经行了冠礼了,可以当成人对待了。要知道,周成王以小孩子身份登极之后,周公可是以摄政的身份,独揽大权。

而说刘邦在临死前已经被吕雉给软禁了的另一个理由是,刘邦在感觉病体沉重之后,最为关心的事情是他死之后,最为喜爱的女人人戚姬和儿子刘如意能否幸福,甚至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感觉到吕雉的势力太大,所以开始着手控制,当然也不排除刘邦想把吕雉势力一网打尽,甚至于让刘如意来当皇帝的想法。

刘邦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先干掉吕雉最大的外援,她的妹夫樊哙。可惜刘邦要杀樊哙的计划,被陈平给破坏了,结果刘邦削弱吕雉势力的第一步就没有走出来。而且因为刘邦想杀樊哙的作法,引起了吕雉的警惕。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儿子的太子地位,吕雉才把刘邦给软禁了起来。

那可能有人问了,你不说刘邦谁也信不着吗?那他宫中的禁卫应该都是真正的亲信才对,咋能被吕雉一个女人给关起来了呢?

原因还是刘邦谁也信不着。

吕雉能把刘邦软禁起来,原因就在刘邦谁也信不着。因为刘邦其实是谁也信不着的,所以不管哪里有人造反,他都是亲自带兵镇压的。他带兵打仗去了,宫里交给谁管呢?因为谁也信不着,甚至连萧何也信不过(宫里美女太多,怕老萧给他带绿帽子),所以他只能交给他老婆吕雉。再加上吕雉本身有些政治才能,利用老吕家的人控制皇宫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刘邦要换太子的行为,对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来说,是权力上的伤害。因为一个小孩子当皇帝,说了算的指定是他妈。而朝中大臣们几乎全部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再加上戚姬是后加入刘邦团队的,和这些老臣们也没有感情,所以戚姬掌权后最大的可能是用她的亲戚,来代替现在这些朝中大臣。当然后世外戚掌权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刘邦要换太子,结果让朝中大臣几乎都站在了吕雉这一头。像陈平就敢不听刘邦的话,不杀樊哙;其他的大臣在吕雉事实上软禁了刘邦之后,也一声不吭。

还有就是,按某些专家学者的说法,刘邦是特别有政治智慧的人。那么既然他已经开始削弱吕雉的势力了,要杀樊哙了,肯定还有后招对付吕雉。但刘邦仅仅出了这么一小手,然后就病也不治了,痛快儿地等死,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被软禁了,再也没有出手的机会了。

能证明刘邦临死前是被吕雉软禁了的最有力证据是,刘邦死后吕后能够做到拒不发丧,想在杀掉所有和刘邦一起造兵的老同志之后,再把刘邦之死公布于天下。能把刘邦,一个皇帝的死的消息封闭的这么严,说明的是吕雉对皇宫系统有着绝对的掌握力,软禁刘邦对吕雉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小事一桩。

而吕雉在刘邦死后可以不发丧的事情,还证明了刘邦在临死前的一段时间里,和外界已经断绝了联系,所以他的死也才能瞒得住。而一个皇帝和外界毫无联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被关起来了。

这个也是司马迁说的。

说刘邦死了之后,四天没有发布消息。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现在的大将们原来都是一样的小老百姓,现在刘邦当皇帝了,大臣们心里都不服。现在我儿子要当皇帝了,他这么小,如果不把那些跟着刘邦的老臣们都杀了,我不放心啊。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把这件事告诉了将军郦商。郦商吓坏了,他也是老臣啊,就去见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死了四天了,你们还不办丧事,还想把老将们都杀了,这不是找死吗?现在陈平和灌婴带十万大军驻守荥阳;樊哙、周勃指挥二十万军队平定燕、代的叛乱。如果他们听说皇帝刘邦已经死了,你们要把大将们都杀了,一定会带兵回来攻打长安。有大臣在内接应,有将领在外边带兵造反,你和吕后的死期不远了。审食其一听,有道理。于是劝吕后安抚大臣,把刘邦给埋了。

(事见《史记高祖本纪》: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在证明了刘邦临死前,已经是被吕雉软禁之后,刘邦有病不治,一心求死之谜也就有了答案。一种可能是刘邦看到吕雉掌权已经不可避免,他最心爱的女人和儿子的悲惨结局已经可以预见;再加上一代枭雄最后被老婆玩在手掌心所引发的愤怒,让刘邦感觉生不如死,于是干脆不想活了。再一种可能是,吕雉找的大夫说刘邦的病能治,是在骗刘邦,想在药里做点文章把刘邦整死拉倒。而刘邦感觉到了自己可能被毒杀的危险,所以拒绝他的治疗。

还原刘邦自杀的历史现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刘邦在攻打英布的时候,挨了一箭。可能是因为伤口感染,引发了败血症,高烧不止。病痛中,刘邦感觉着离死不远了,下决心要废掉他和吕雉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孝惠帝刘盈。

第一步就是削弱吕雉在军中的势力,干掉吕雉的妹夫樊哙。

樊哙这个人是刘邦的老班底儿,在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最可怕的是,刘邦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会垮的那么快。他因为箭伤,实在没法自个儿再带兵打仗了,只能是派樊哙率军进攻造反的燕王卢绾,别的人更信不着啊。这时候他肯定相当的后悔,不该把军权交到樊哙手里,这不是让吕后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吗?为了削弱吕后的势力,刘邦选择的是杀掉樊哙。

为了能保证杀掉樊哙,刘邦派的人是他最信任的陈平!

那陈平是咋干的呢?陈平领到刘邦的命令之后,在道上就开始吓唬一起去的周勃,说樊哙是刘邦的老朋友,功劳极多,而且还是吕后的妹夫,是刘邦的亲戚,地位又很显贵。现在刘邦下令要杀他,谁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呢?他要后悔了,咱们俩的脑袋可能就要掉了。周勃是个实在孩子,一听吓坏了,问陈平咋办。陈平说这样,咱们见了樊哙不杀他,先把他关起来,押回长安让刘邦亲自来杀。

等把樊哙关进槛车送往长安的道上,陈平收到了刘邦死去的消息,又害怕了。他虽然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没有杀樊哙,但也把樊哙给关起来了。这女人都小心眼啊,万一吕后或者她妹子挑毛病,还有啥好果子吃呢?于是陈平先把樊哙放回去继续带兵,自己快马加鞭先跑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见吕后,向她汇报说:刘邦让我杀樊哙,但我没有杀,我让樊哙接着领兵打仗去了。

可能是陈平,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把刘邦要换太子的消息告诉了吕雉。吕雉先下手为强,以刘邦病重为由,软禁了刘邦。

在吕雉控制了皇宫的情况下,刘邦医生不敢看、饭也不敢吃,怕叫人给毒死。

这时刘邦唯一的希望就是陈平,盼望陈平能杀掉樊哙,带领大军杀回长安,解救自己。

可惜,刘邦不知道,他最信任的陈平,已经把他卖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所以刘邦之死的真相是,刘邦或者是叫吕雉给软禁后,给憋屈成抑郁症了,绝食自杀而死;或者是怕吕雉下毒,生生把自己饿死了,类似自杀。

再一种可能就是,死于吕雉的暗中杀害!

2、刘邦怎么死的

提起汉高祖刘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很多故事都脍炙人口,究竟刘邦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吧。

简要回答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被流箭射中,之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年驾崩,谥号高皇帝。

详细内容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建国称帝后,集中精力削除异姓诸侯,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其中,韩王信联络匈奴,刘邦亲征匈奴,招致白登之围,勉强得以脱身。 英布也起兵,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在平定天下后,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关键词:刘邦咋死了,刘邦在哪里死的,刘邦死在哪里了,刘备是刘邦的第几代孙子,刘邦为什么死了。这就是关于《刘邦怎么死的,刘邦为什么死了(司马迁:因为他活腻歪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44707/
1
上一篇 蓝叶薯任务怎么做,如何完成WOW蓝叶薯的任务(五人副本任务物品精华分享)
下一篇 番茄炖排骨的家常做法,西红柿炖排骨的家常做法(如何使用斐波那契水平指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