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河南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 2、从战国“鸿沟”到航道复兴,河南为何是北方最重视航运的省份
1、河南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河南大部分属于北方,一小部分属于南方(河南的信阳市、南阳市)。河南省绝大部分都在秦岭--淮河线(南北分界线)以北,且从文化习俗上说,河南与陕西、山西、山东等比较接近。
河南大部分属于北方,一小部分属于南方(河南的信阳市、南阳市)。河南省绝大部分都在秦岭--淮河线(南北分界线)以北,只有信阳地区在淮河之南,而南阳的地理位置很奇妙,刚好位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
从文化习俗上说,河南与陕西、山西、山东等比较接近,与湖南、福建、广东则相差较远。从语言上看河南方言属于北方语系,虽然与陕西话、河北话、内蒙话、东北话有较大差别,但是大家基本上能听懂能正常交流,但是即使和接壤的湖北人交流起来也很困难,更不要说福建、云南和广东了。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四个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
河南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有商汤、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贾谊、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等历史名人。
2、从战国“鸿沟”到航道复兴,河南为何是北方最重视航运的省份
历史上的河南作为中原腹地,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经济与政治的中心。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南也许比其他任何一个省份都更明白运输的意义,所以说,河南重视内河运输,与其悠久的水运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何况河南自古境内水系发达,历史上就是一个水运繁荣的省份。
千年漕运大省,被迫混迹长江求生
河南的漕运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鸿沟”,提到“鸿沟”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因楚汉之争,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后世便把“鸿沟”比喻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古鸿沟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即今河南省郑州荥阳广武地区,是我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鸿沟诞生于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因战争之需而建。修成后,经过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近千年间一直是黄淮间中原地区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鸿沟的兴建对黄淮水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利用鸿沟水系和济水等水路交通网络,把从南方征收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规模庞大的敖仓,作为转运站。
由此,“鸿沟”便成为河南人工运河的发端。到了隋代,“隋唐大运河”又成为主要的漕运通道。大运河的交汇点便是在河南洛阳,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粮由运河而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到武则天时,洛阳城中的北市一带已是“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历史上,大运河的繁荣与功用可见一斑。
即使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还拥有着27条通航河流,内河通航里程尚有6100公里。内河货物运输量,占到全省货运总量的48%,几乎一半的货物都是水运。不过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加上工农业用水激增,水库水电站对河水的截留,河流通航里程迅速衰减。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河南的内河运输基本全部废弃。
由于省内河流失去通航功能,大量河南船民被迫转战长江。如今在长江的河南籍船舶有5000多艘,载重吨位仅次于江苏、安徽,位居第三。可见河南船民并没有随着内河的衰落而消失,而是活跃在了千里之外的长江,继续延续着千年漕运大省的辉煌。
保障粮仓水上通路,漕运通天下安
大家都知道,自建国以来,河南就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根据官方统计,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1/4,对中国人餐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2022年,河南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
因此,粮食输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有的粮食运输方式,省内主要是汽车散运,跨省以包粮火车运送为主,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损耗大,因此发展内河航运对于粮食的输送有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什么说内河航运是粮食流通的最优选择,水运成本只有约0.04-0.06元/吨·公里,是公路运输的1/10、铁路运输的1/3。此外,水运具有的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是国际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主要流通模式。
放眼全国,跨省粮食物流运输方式里,其中铁路占比50%,水路占比40%,公路占10%。粮食是民生基础,必须将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发展粮食内河航运无疑对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在过去几年,河南对内河航运的建设不仅已经开始实施布局规划,而且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以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为代表的港口开始暂露头角。近年来,河南的内河航道,从零开始,增长到“十三五”末的1855公里。目前淮河及其多条支流,都已经实现了复航,唐白河复航工程也在加紧进行。
让河南船工回家,重现天下舟船尽归盛景
清晨的沙颍河波光粼粼,繁忙的周口中心港码头,来来往往的货车正在为港口中停靠着的一艘艘货轮运送货物,无数的集装箱云集码头,一座座吊机不停的来回装运。周口中心港的繁忙场景,是河南内河航运“复兴”的一个缩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河南一直就有内河复航计划。直到1992年,周口市沈丘县沙颍河北岸的刘湾港建成通航,设计年吞吐能力80万吨,被称为河南公铁水联运第一港。1994年,河南沙颍河郑埠口至周口段38km复航工程开始实施,工程于2005年底完工。
如今,河南境内知名的港口已有8个,周口港、沈丘刘湾港、漯河港、信阳淮滨港、固始望岗港、唐河港(建设中)、平顶山港(建设中)、商丘港(规划中)。
其中,坐拥淮河主航道的信阳淮滨港于今年1月4日正式开航,港口设计泊位20个、年吞吐量2080万吨,也是目前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在古时淮滨港曾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港’,如今又重现盛景。
而与淮滨港齐名的另一个大港周口港,在2021年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至2875万吨、占全省70%以上,省内运量第一。一个单体最大,一个运量第一,一个依托淮河,一个依托沙颍河,淮滨港、周口港不愧为河南内河航运的“双雄”。
但这一切只是开始,根据《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到2025年,省内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周口港、信阳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到2035年,省内通航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吞吐量达到3亿吨。以淮河、沙颍河、唐河、沱浍河航道为代表的“一纵三横九支”航道水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未来河南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复兴河南地区漕粮运输的历史辉煌,必能实现“豫粮满仓·漕通天下”的格局。那个时候,流落在长江的河南船工就可以重返家乡,那个“天下舟船所集”的码头盛景,定可以重现。
本文关键词:河南商丘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南阳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周口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还是中原,河南驻马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这就是关于《河南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河南为何是北方最重视航运的省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