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鑫 见习记者 潘玲 文/摄
“柯爱心,这是你委托我帮你买的药,我带回来了两盒,用完了和我说一声,我再帮你买。”10月12日,在东风农场东风村北练山汪中华家中,黄海辉给汪中华的妻子柯爱心送来了药物。
45岁的黄海辉是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基层业务科的一名科员,近年来,一直扎根在农村扶贫工作一线,先后担任市驻镇工作队队员、局驻村工作组组长。
东风村北练山湾村民汪中华,其爱人柯爱心患有胃癌,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了解到该户的实际情况后,黄海辉迅速与相关部门对接,安排汪中华担任巡湖员,月收入1380元。
为了解决汪中华承租17.5亩鱼池资金不足问题,黄海辉积极与银行对接,为汪中华争取回免息贷款3万元。2019年,因为养殖得当,汪中华承包的17.5亩鱼塘增收4万元。今年以来,驻村工作组联系相关部门,帮助汪中华销售草鱼、鲫鱼、黄鱼等水产品3000余斤,增收2万余元。由于疫情影响,汪中华的儿子汪洋无法像往年一样外出务工,黄海辉与东风农场人社、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对接,帮助其实现就近就业。
“黄海辉对我家的帮助太大了,他是好人啊。”汪中华感激地说。
针对东风村贫困现状,黄海辉积极向局领导汇报,争取到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东风村扶贫产业。该村东连三山湖,西通梁子湖,南接保安湖;距武汉光谷37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东风村以产业强村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2019年,全村240户从事水产养殖、经营,占全村总户数93.3%;拥有精养鱼池1700亩,渔业总产值2000余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9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黄海辉说:“东风村有257户1047人,贫困户4户6人。发展集体养殖后,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驻点第一天,黄海辉就拿上所有贫困户《一户一策》资料,骑上自行车,进村入户穿梭在每一位贫困户家中,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留守儿童家庭、致富能手等各个群体的实地走访,准确掌握了东风村的致贫原因以及优势资源等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借助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大力宣传党的精准扶贫、强农惠农政策,为东风村量体裁衣、科学制定了阶段性发展计划和远景发展目标。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黄海辉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和贫困户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计划及《一村一法》,指导“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制定切实可行的“一对一”帮扶计划及《一户一策》和《政策明白卡》。
“带头严格执行每周‘五天四夜’工作纪律,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每周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具体事项落实到位。”这是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曹建祥对黄海辉的评价。
黄海辉说:“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发展村集体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