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长珠 文/摄
海拔786米的龙角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适宜油茶树生长。在龙角山一侧,2016年种下的油茶树,如今结出了“金银果”。这片油茶基地是大箕铺镇石家晚村的扶贫产业,安排了不少贫困户和村民在这里就业。
昨日,记者来到龙角山顶,实地探访这处饱含脱贫致富希望的“金银地”。
因地制宜
发展致富增收大产业
当天上午,天气明朗,万里无云。在石家晚村党支部书记石义文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沿着“龙角天路十八拐”蜿蜒而上。
25分钟后,绿油油的油茶树映入眼帘,一望无际。这时,我们才回过神来,发现云雾缭绕的山上正悄悄下起了小雨,温度竟比山脚下要低五六度。
不远处的一块油茶地里,几名村民正戴着草帽,身着春装,动作娴熟地为油茶树除草。村民石教凤见到记者,指着眼前一棵棵枝头缀满“金银果”的油茶树说,“这些树从去年开始试果了,今年的果子比去年明显多了很多。”
72岁的石教凤是石家晚村人。这些年,村里安排他和另一名贫困户吃住在山顶,长年在油茶基地负责田间管理和日常看护。一到除草、施肥等时节,还有大量村民到油茶基地务工。
“村里对我们贫困户有特殊照顾,让我们干劲更足。”石教凤高兴地对记者说。
石教凤说的对贫困户的特殊照顾,是指在每年农忙时,村里优先安排湾组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上山做事,一天的工资能拿到100元。
据了解,石家晚村位于大箕铺镇南面,2002年由原龙塘村、傅家山村、石家晚村三村合并而成。该村下辖27个自然湾17个村民小组,共1128户4715人,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大箕铺镇政府和扶贫工作组的指导和帮扶下,该村因地制宜,打造油茶种植基地。去年,油茶树开始试果,产出的果子榨出的茶油,供不应求。
攻坚克难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们的油茶种植项目始建于2016年,当时由合作社带头出资,湾集体和村民出土地入股,村集体和驻村扶贫工作组以出资进行帮扶的方式,建立村级油茶基地。截至目前,栽种油茶面积1020亩,主要有3个油茶项目合作社,其中明贵油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00亩,应宝油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60亩,四房湾油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0亩。”石义文一边认真查看油茶生长情况,一边介绍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片油茶是明贵油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共有600亩。为了把这些油茶种好管好,村集体和驻村工作组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用于建围栏等基础设施,以及请村民除草、购买肥料等费用支出。通过4年建设,预计明年油茶基地就可以有初步效益了。”石义文一脸高兴地说道。
“我们这个油茶基地,能够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90人过上好日子。”石义文介绍,当初,村里与贫困户都签订了合同,所有收益对他们都有分成。目前,村里的产业有光伏发电、油茶基地,其收益一部分归村集体提留,大部分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油茶基地是石家晚村目前已成规模的农业产业,该村正在规划重点解决油茶的产销链问题,计划在本村辖区内新建一个油茶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一系列举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全体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