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0 只争朝夕写华章――《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黄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中央“六稳”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两大主战场”和“五个十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三个大冶”建设,当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把大冶打造成黄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对黄石经济增长贡献率不低于40%,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以上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聚力项目投资
  
  ●力争储备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0个以上。
  ●深入实施“新区西扩”工程,加快4号路、12号路、19号西延、9号路北段等道路建设,完善园区水、电、气、路、网等配套设施。
  ●启动临空产业起步区。先按35平方公里控制的要求,以还地桥镇为中心,覆盖保安、东风农场部分区域,规划建设8000-10000亩临空产业起步区。完善对接鄂州民用机场交通网络。重点培育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临空服务业,开发临空特色农业。
  ●依托大冶湖高新区、临空产业起步区等平台,全年实现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0亿元。
  ●深入推进“五个十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融通高科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促劲牌白酒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实现新开工项目80个,建成投产项目8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
  
  聚力转型升级
  
  ●深入开展“双千”活动,强化水、电、气、土地、用工保障。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支持重点招商项目和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培育“6+1”制造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食品饮料等产业为重点的生命健康产业板块。做大做强以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做大做强以钢铁等为重点的材料产业板块。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板块。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板块。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板块。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推动传统商贸业、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业2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
  ●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新增入孵科技型企业4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支持殷祖古建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名镇。
  
  聚力乡村振兴
  
  ●新增高标准农田2.94万亩。创建全国“一村一品”试点示范村4个以上、特色产业镇2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2300个农户无害化厕所改建。分批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提升村和大冶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
  ●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形成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确保2019年动态调整新识别的32户10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持“一摘四不摘”,深入开展“百企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加快实施贫困村产业提升工程,形成一批特色主导扶贫产业。
  
  聚力城乡统筹
  
  ●完成高铁南路南延、下曹大道建设工程,将高铁南路至咸黄高速大冶东连接线打造成一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迎宾大道。做好东风路西延对接316国道、疏通城市西通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106国道改线和315省道大箕铺至金湖段建设。
  ●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检,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双修”和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完成茗山乡仄船至鄂州段公路等改建工程。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个。开工建设大冶湖大港(陈贵段)近期治理等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处。完成山塘、渠道、水闸等水利工程维修40处。完成28个行政村自来水进村入户及港湖水厂3万吨有色半成品水提质工程。
  
  聚力生态建设
  
  ●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力推进精准灭荒、废弃地生态修复等创森“十大工程”建设。完成第一批开山塘口修复工程,启动第二批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林地70公顷。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
  ●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确保大冶湖、保安湖等重点湖泊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完成大箕铺污水处理厂、金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城西北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完成红星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
  ●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快“散乱污”企业和七大提标行业整治速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物管控,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加快农用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完成工矿废弃地治理复垦项目8个。
  
  聚力重点领域改革
  
  ●启动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和全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建设。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总结推广“大庄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加快推进“一张网”和“数字政府”建设。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规合一”,完善投资项目“三个一”审批服务。搭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利益。
  
  聚力民生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出台并实施《大冶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办法》。新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市级养护中心和1-2所乡镇区域性养护中心。
  ●续建尹家湖公立幼儿园,实验高中新校区;新建劲牌捐建学校、海雅等学校,新增学位1.5万个。普惠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合作。
  ●落实“健康大冶2030”行动方案。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建设。整合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建1个4A级景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镇(村),争创湖北省文旅融合十大示范品牌。举办大冶市第四届运动会。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大冶”建设。深入实施“雪亮工程”。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36361/
1
上一篇2019逆势而上担使命――《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下一篇 美好的时代 美丽的乡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