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市援藏人员分布在昌都市多个地方,工作周期有长有短,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医务人员就是其中一个群体。据了解,在他们的努力下,丁青县和江达县人民医院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如今,这个重担落在了到卡若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医务人员肩上。卡若区人民医院目前进行了市级初评,结果已经申报,正在等待终评。据副院长巴桑拉姆介绍,在评审过程中,来自天津的医务人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医生都非常认真、敬业,特别能吃苦,克服了很多困难,让她很受感动。
32岁的李铮来自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去年8月来到卡若区人民医院时,他才结婚一个多月。当被问及如何与患者沟通的问题时,李铮笑着说,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很多人都听不太懂汉语。刚开始接触患者时,大多通过肢体语言、微笑、手势进行交流,必须要有耐心,自己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习。巴桑拉姆告诉记者,李铮是位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医生,业务水平过硬,工作态度认真,很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44岁的石振华是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病房医生,今年3月来到卡若区人民医院。她要管理30多个住院患者,而且是各个科室都在一起,所以随时都会有情况需要处理,周末加班也是常态,同时,还经常参加义诊等活动。对此,石振华表示,这都是自己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做的,其他同事也都是如此。
43岁的庞妍曾经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免疫检验科的医生,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庞妍已经主动申请调入卡若区人民医院,而在此之前,她曾三次申请入藏。谈起这样做的原因,不善言辞的庞妍很腼腆地笑了笑,只轻轻说了六个字──有意义,被需要。(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