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2月1日,也就是2018年春运首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路部门正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惩戒办法。不仅针对扒门等比较极端的现象,对于其他不文明行为,同样会进行惩戒。
不少媒体将其解读为铁路也要建立黑名单制度。事实上,铁路部门已经于2017年元月出台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对通过铁路出行发生的七种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包括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倒卖车票、制贩假票,持伪造、过期等无效车票或冒用挂失补车票乘车等。之所以这个黑名单不太为公众所知,是因为这些行为大多不属于不文明范畴,有的已经涉嫌犯罪,离普通旅客太过遥远,也解决不了旅客较关心的问题。
人在旅途,较关心什么?比如噪音污染。有人呼朋引伴,大声喧哗。有人不戴耳机看视频,还把音量开到极大。再比如破坏环境卫生。一面坐车一面吃东西,脚下又是面包屑又是瓜子皮。扒高铁车门的行为固然令人气愤,但发生概率毕竟小。这些不文明行为反倒因为经常遇到,格外破坏乘车体验。不过,要是将不文明行为一一纳入黑名单,这份名单实在太过庞大。
扒车门阻止列车运行这种行为有必要列入黑名单,并拿出惩戒办法。而不文明行为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惩处面太窄,起不到警示作用。惩处面太宽,容易缺乏操作性。此番铁路部门没有说其他不文明行为指哪些,不过法律讲求罪罚相当,一般不文明行为上升不到惩戒的层面。
曾几何时,火车因其价格低廉、运行安全,成为国民出远门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部门能提供的乘坐条件也比较简陋。没人在乎脏一点乱一点吵一点。随着高铁的发展,坐火车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适。不能说人们的素质没有提高,但提高的速度慢了点,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可以指望铁路黑名单制度能矫正一些问题,要想杜绝乘车的不文明行为,还需从日常教育和素质培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