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雪乡刷屏折射的是旅游开发之痛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这段时间,黑导游和宰客似乎成了雪乡的“特产”,雪乡赵家大院“坑”游客风波犹在眼前,一段导游在旅游大巴上强售套票的视频又将雪乡旅游拖入争议之中。 然而黑导游并不是雪乡独有的,近几年被曝光的花式宰客,遍及北京、云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这段时间,黑导游和宰客似乎成了雪乡的“特产”,雪乡赵家大院“坑”游客风波犹在眼前,一段导游在旅游大巴上强售套票的视频又将雪乡旅游拖入争议之中。

  然而黑导游并不是雪乡独有的,近几年被曝光的花式宰客,遍及北京、云南、海南……无一不是明目张胆地在各地坑害着游客。纵观这些旅游胜地,个个都坐拥全国较好的旅游资源,但服务的粗放和无所不在的价格陷阱,使得这些优势丧失殆尽。就像雪乡,当不少游客怀着对“三亿人上冰雪”的憧憬,亲临其境后,听到的却是黑导游“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的怪论。按照黑导游的逻辑,既然心甘情愿来到景点,就必须留下买路财。于是,他们便采取能坑则坑的套路,谈不上什么细水长流,就算没有回头客也不在乎,反正能宰一个是一个。从相关数据也可以看到,虽然宰客事件频发,有部分游客取消了预订行程,但由于当前正值冰雪旅游的旺季,前往雪乡的旅客总数并没有减少,当地旅游市场和旅游从业者的实际利益未受损失,无法感知到切肤之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游客去一地旅游,考验的不是景点管理,而是整个地方的综合环境。一个店家、一个摊贩,甚至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不文明,可能就会给整个地方抹黑。杀鸡取卵式的旅游经济,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有产物,简单地将旅游景区作为经济产业对待,被旅游的经济功能蒙蔽了双眼,全然听不到游客的批评之声。从丽江到雪乡,无不如此,景点从无人问津到天下驰名,昔日的淳朴状态被商业利益取代,但没有经历长期的商业磨合,旅游秩序处于弱肉强食阶段,虽然赚了钞票,却给人留下吃相难看的印象。

  既然坐拥青山绿水、茫茫雪乡,生财本无问题,但需要的是生财有道,旅游景区不应走宰客经济的老路,管理者与经营者应该调整思想,提升景区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旅游景区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唯有还景区本来的面貌,才能让旅游成为你情我愿的放松之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26062/
1
上一篇智慧食堂助光盘行动常态化 厉行节约有心又有招
下一篇 天津兰州加强商务及口岸合作 共享多赢发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