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一转眼,远在黑龙江的雪乡出名了,不过出的不是美名,而是骂名。
雪乡因雪而出名,让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但“爆红”之后,雪乡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近日,网上曝光一篇关于“雪乡宰客”的文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感同身受,很多曾经去过雪乡的游客都站出来佐证了相关说法。事发后,雪乡旅游管理部门主动联系上这位驴友,并及时对涉事旅馆进行了检查,店家被处以5.9万余元的罚款。
对于雪乡,现在正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一盒泡面60元、一盘炒肉288元……
事实上,2014年天然林全面停伐之后,雪乡当地民众一下子从产业飞奔到第三产业,这种迅速转轨,却没让现代化的经营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紧随其后,再加上雪乡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受到天气条件、雪量大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一些经营者把旅游业当成了“不坑白不坑”的“一锤子买卖”,杀鸡取卵般地捞钱,全然不考虑游客的旅游体验。尽管短期内创造了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实则是将更多回头客挡在了景区门外。
坑人终会坑己,此次雪乡事件在网上引发的轩然大波,恐怕足以说明一切。一个景点能让游客魂牵梦萦,靠的不全是自然条件,更重要的还是后续的人文和服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