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璐
山水相依,青山连绵,碧水荡漾,绿满乡野……走进大冶,风景这边独好。从原先的旅游输出型到如今的旅游输入型,大冶旅游发展完成了华丽蜕变。在今年两会上,“旅游”成为一大热词,如何擦亮现有旅游金字招牌,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后续发展,代表委员们都提出了诸多建议。
提倡旅游资源多样化 形成产品布局
大冶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3200年前,大冶的祖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采铜矿、冶炼青铜。除了独特的青铜文化资源,劲酒养生文化资源、古村落资源和湖泊生态资源等,构成了大冶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大冶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市较好一家5A级景区。人大代表李显之提出《加快铜绿山矿与遗址景区无缝对接的建议》,希望政府推进铜绿山矿与古矿遗址景区的无缝对接,实现古矿冶遗址景区与矿区规划统一,环境和谐。
政协委员罗文则希望政府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网络优势和新闻媒体优势,宣传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引导市场消费,旅游部门主动做好协调宣传,加大与相关乡镇联系,为我市旅游产业提供发展保障。“重点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安桃花节等特色景点、特色项目等等来吸引游客。”
据悉,今年1月,《大冶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将旅游资源整合并划分为“铜绿山旅游片区”、“保安湖旅游片区”、“金盆山旅游片区”三大旅游功能片区, 其中,铜绿山旅游片区包含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劲牌工业园、上冯村、小雷山风景区,希望以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背景,形成产品布局,带动大冶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
挖掘乡村游文化内涵 实现品牌效应
大冶,也是一个乡村美丽的地方。百年村落与现代文明交融,现代山庄与原始风光映衬,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鸟鸣婉转,瓜果飘香。
位于大冶市茗山乡东方爱琴海旅游区,以杨桥水库为主体,以万亩花卉基地为依托,沿水库大堤建成观光长廊。站在长廊,极目远眺,一片花海。景区依托万亩香料种植生态园形成的自然、人文景观,着力打造成为武汉市及其周边城市的一个四季如春的后花园。
去年在这里,短短一个月的园博会,让大冶旅游发展迈入新时期。据统计,园博会开园期间,入园参观游客共103.5万余人,其中主会场人数55.64万人,旅游总收入达3.5亿元。
“三月赏花去保安,六月采桃上沼山。”这是在大冶市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位于保安镇的沼山村,是久负盛名的“狗血桃”产地,每年3、4月,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沿百里桃花走廊,如置身桃花海。刚刚落下帷幕的黄石·大冶第二届桃花节,引来周边数万名游客。
面对形势一片大好的乡村旅游,政协委员罗文、刘克季联名提出《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希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产品,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我市乡村旅游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方面要揉进民风民俗,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罗文希望,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城市化”倾向,保持景区的自然原貌和青山绿水,同时开发出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景点,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提高服务水平
据统计2014年,我市全年旅游接待游客逾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逾10.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72%和23.25%。2015年计划接待游客280人次,同比增长16.67%;旅游总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3.20%。
游客人数持续增长,道路、停车场、洗手间、食宿 等配套设施方面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以游客接待为例,大冶300多家农家乐,其中高星级农家乐仅21家。一到旅游旺节或节假日,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的农家乐吃不消,停车场停不了。
代表委员们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人大代表柯友晚提出了“建议市政府、市旅游局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配置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议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做好园博会景区规划和建设。”黄石市人大代表余显军说。
大冶今年也有新动作,目前大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茗山乡旅游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准备评审。《庐尚境旅游区总体规划》、《九古奇村旅游控制规划》和《南部五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实施中;《刘仁八镇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