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于穆铭 “一天就收了84包纱布,小换药一天就给换了50次,80天做了1100次冰敷……”这并非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真实出现在医院给患者出具的账单上。近日,湖南湘潭市文先生向媒体反映,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10个月,却收到了这样的账单。监管部门核实发现,湘潭市中心医院确实存在多收取护理费、医用耗材费等问题。
医保是医院和患者的连接点,是牵动医改的重中之重,随着医改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医保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更加凸显。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充当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健康后援。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0%,人均卫生总费用2952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大幅上涨,不但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给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压力。临近岁末,医保控费的大戏在多地上演,部分省市因为控费不力已被卫计委约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指出,在所有的医疗消费中,30%是浪费,属于过度医疗。
需要澄清的是,医保也是各类保险的一种,只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医保近似于社会福利,因此心里边升起了一种“不用白不用”的错觉,无论对于医院还是个人,都把医保当成了唐僧肉。前文中提及的医院乱用耗材,表面上是占了患者的便宜,实际上也是慷纳税人之慨。
事实上,无论是骗保,还是恶意套现,都在有意无意间将医保监管漏洞揭开了冰山一角。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有15.78亿元医保基金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个人、黄牛、医院结成了灰色利益链,纷纷把黑手伸向了医保基金,小病大治、乱开药品、自立项目、重复收费……甚至在有些地方,医保卡变身成了购物卡,有人用来购买酱油、毛巾、辣椒酱、牙刷牙膏等。
应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内因在于利益的驱动,外因则在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两者共同导致了医保卡使用游离于真空地带。除了加大惩罚力度,更应该从制度上,让参保者和医院看到医保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唯有这样,“骗医保”才难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