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别让网络直播染上血腥味儿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于穆铭 银幕上呼啸而过的速度与激情,摇身一变,成了现实中网络直播的卖点。近日陕西西安十几辆跑车在公共道路上狂飙,网上同步直播,短短几小时内,围观的网友就超过了10万人,不少网友感慨:这些年轻人在用生命“博眼球”。 尼尔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于穆铭  银幕上呼啸而过的速度与激情,摇身一变,成了现实中网络直播的卖点。近日陕西西安十几辆跑车在公共道路上狂飙,网上同步直播,短短几小时内,围观的网友就超过了10万人,不少网友感慨:这些年轻人在用生命“博眼球”。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及,有朝一日,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2016年是直播年,直播成了人人熟知的玩法,虽然直播创立的初衷是“分享生活中的有趣瞬间”,但如今在算法和流量的联合绑架下,不少直播平台逐渐跑偏:某些主播“不走寻常路”,靠着歪招在这些平台上风生水起,成了名利双收的“草根网红”。而他们的上位史,也启发了很多“后来人”。于是,直播搬砖、捉老鼠已经是小儿科,更有甚者触摸到了法律的边界。之前就有报道称,某网红在直播中,有粉丝提议让他表演砸酒店的东西,为博粉丝欢心,他砸电话、台灯、电视机和床板,还没等粉丝叫好,就直接进了公安局。

  类似直播飙车这种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冒险,在不少直播平台的驱动下,成了赚取流量的“利器”,这些玩直播起家的年轻人,不幸成了谋取商业利益的牺牲品。联想到前段时间爱玩高空极限挑战的吴咏宁坠亡,不仅令人唏嘘和反思。是什么让年轻人以性命为赌注去冒险?推波助澜的直播平台,蛊惑其冒险的打赏者,或许都难辞其咎。

  难以否认的是,市场经济决定了有需求就有供给,直播的诞生,也让一批生活无趣、工作无聊、思想上无追求的粉丝浮现出来,这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少数群体,通过直播平台的打赏机制,向主播发号施令,带偏了本该积极阳光的直播,使得网络直播涉及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长久以来,直播平台打着“避风港原则”的旗号,以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内容为借口,放任内容野蛮生长。但直播进入2.0时代后,一味再靠“尺度流量”和“无底线传播”,终究难以行稳致远。直播不该只是“美女网红”“眼球经济”,它的意义还有很多,青春和躁动宣泄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上,才不至于成为娱乐的牺牲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97846/
1
上一篇明年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外环线内禁行
下一篇 天津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边督边改第192批公开信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