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居民出行特征大数据报告出炉

天津网 讯 天津日报记者 陈璠 日前,天津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天津居民出行特征大数据报告,通过对2011年至2017年本市三大运营商数百万用户手机基站数据长期追踪调查,对天津居民整体出行特征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城市发展脉络,为今后城市交通管理

  天津网天津日报记者 陈璠  日前,天津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天津居民出行特征大数据报告,通过对2011年至2017年本市三大运营商数百万用户手机基站数据长期追踪调查,对天津居民整体出行特征进行大数据分析,掌握城市发展脉络,为今后城市交通管理及规划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在就业密度岗位分布方面,中心城区高密度人口区域以和平区为中心,中北镇、梅江、太阳城等大型外围居住区在人口密度上与中心城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中心城区高密度岗位区域集中在和平区、河西区北部及南开区东部。受产业类型和建筑密度的影响,空港、大寺等外围地区主要就业集中地点在岗位密度上仍不能与中心城区相比。

  滨海新区核心区人口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塘沽老城区和新港地区,泰达生活区的人口密度低于上述地区。

  滨海新区岗位高密度地区主要集中在解放路地区、泰达MSD和于家堡起步区,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

  对人口24小时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手机数据感受到城市人口的潮汐涨落,白天人口向城市核心区集中,晚上又如潮水般向外围区域散去。在天津站等交通枢纽附近的流动人口密度较高。夜班人群集中地点在全市呈点状分布,主要散布在医院、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内。  

  根据地铁站点早高峰进出站客流排名显示,早高峰进站客流较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外环间及外围地区人口集中的大型居住区和交通枢纽。早高峰出站客流较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岗位集中地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并不都是经典的圆形,与站点区位、周边的道路条件、周边的用地形态密切相关,一些中心城区内部站点的接驳范围甚至超过2公里。因此,轨道交通接驳以及周边地区开发应当一站一策,因站而异。

  对于商圈热度的分析显示,滨江道和平路传统商圈热度较高,同时其他围绕商业综合体打造的新兴商圈如银河广场、奥城等热度较高。传统商圈单一中心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多中心的格局已经确立。中心城区边缘大型综合体,顺应了人口向外围地区疏解的需要,有效服务了周边地区居民。

  通过出行联系来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单中心放射趋势仍然明显,滨海新区核心区以及外围地区间出行联系也较强。作为全市的中心,和平区与南开区、河东区、河西区、西青区都有较强联系,其中与南开区之间的出行联系较为紧密。发展很快要融入中心城区的西青区,与南开区、河西区、津南区具有较强联系,其中与河西区联系较为紧密。

  以海河为分界来看,海河西岸地区为多种功能复合的市中心地区,人们需要进入该地区进行各种活动,因此白天进入该地区的出行除中午时段外,整体保持较高水平;海河东岸以居住功能为主,从海河西岸进入海河东岸的出行,呈现明显的以晚高峰为主的单峰形态。

  从典型区域对外通勤联系来看,中北镇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区外围大型居住区,除与周边区域通勤联系较强外,与中心城区西部区域联系较为紧密。

  空港经济区为典型的中心城区外围岗位集中地,除与周边华明镇通勤联系较强外,与中心城区各地联系均较强。

  塘沽老城区的居民主要在滨海新区核心区内部就业,开发区仍有相当部分就业者来自中心城区。

  这项调查分析真正掌握了人在哪、人去哪的问题,为今后城市相关规划编制提供了定量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天津人口集中度较高的区域在哪,结合人口分布和活动趋势,可以分析出哪些区域的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足。对于出行联系十分紧密的区域,下一步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考虑进一步满足区域联通需要。

  大数据交通模型组相关负责人说:“这项调查研究后续还会一直进行,并逐步向整个京津冀地区扩展,形成长期动态持续更新的数据资源,为三地间道路、轨道交通等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tjfk.com/a-1990504/
1
上一篇防止路人摔伤 协管员变身“人工提示器”
下一篇 天津人这五种特殊情况可申请提取公积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