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老人用药须小心谨慎:要减少不必要用药

◆ 张家庆 老人生病吃药是常事,可是就在这常事中,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老年人吃药的特点。什么特点?一是老人的病远较中青年多,如高血压、糖尿

老人用药须小心谨慎:要减少不必要用药

  ◆ 张家庆

  老人生病吃药是常事,可是就在这常事中,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老年人吃药的特点。什么特点?一是老人的病远较中青年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及肺炎等等,因而吃的药也远较中青年人为多;二是老人生理性衰老,全身器官多少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因而对药物的代谢和效果也和中青年人不同。

  就是因为这些特点,使老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等问题增多,这就促使老人的死亡率增高,不必要的药费消耗增加。据国外统计,老人应用一些可能不合适的药达到12%-40%。什么叫可能不合适的药(PIMs)?就是老年人应用后可能出问题的药,如一些安眠药、安定药、抗抑郁剂、麻醉剂、利尿药、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等,甚至一些长效的降压药、降糖药都在里面。这些药因为衰老而致其作用及剂量等与中青年人不同。尤其在多重用药的情况下,药物发生交叉反应,问题就更多。多用PIMs就使住院率升高。意大利研究发现每人每年因多用PIMs而多耗费318欧元。这些PIMs虽不直接致死,但药的不良反应或过敏间接与致死有关,数字可达死亡率的1/5到1/4。例如一大叶肺炎病人,在年轻人治疗不成问题,在老人却可因药物过量或过敏致肾衰或其他反应而致死。

  为什么衰老的生理改变影响到药物呢?例如肾功能,人到50岁以后会逐步减退。这种轻度肾功能减退不一定反映在血肌酐上。因为老人肌肉萎缩,产生的肌酐就少,所以同一个肌酐数字在中青年人属正常,在老人有可能代表轻度功能减退了。许多药是从肾排泄的,排泄减少了就会使血中药浓度升高,而增加了不良反应或过敏的可能性。药物吸收后往往先到肝脏代谢,有时是经酶作用而代谢为水溶性物质而容易排出。肝功能及酶功能在衰老时都会轻度减退,因而加上上述的肾功能减退,都使药物血中浓度较同样剂量的中青年人为高。

  例如近年一篇研究老人应用塞来昔布(商品名西乐葆)的报告。这是一个有效的抗炎药,尤其对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而这是老人的常见病。但这药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出血及肾衰。研究者测同样剂量的血药浓度,老年人较中年人平均要高出40%-50%。而且老年妇女较老年男性更高,可能因女性体重轻。因此研究者认为剂量不能一刀切,老人应用中年人一半剂量。

  这就是老人用药特点的要点——对大部分用药剂量应为中年人的一半或3/4。至于应减少多少要听医生意见。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老人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不要以为有不舒服就应该吃药,有些经过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减轻症状。有些老人因某病而服药,但这药的不良反应他以为是另一种病,又找医生开药,如果这药又有不良反应,又会去找医生开药,形成连环开药。要知道药越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会就增多,产生新的问题。此外同一种药各药厂有其自己的商品名,要防止不同医师开的不同商品名药物,实际上却是同一种通用名的药物。重复用药剂量当然太大。

  ■ 重视老人其他与用药有关的问题 例如记忆力、视力、关节活动等老年人都有减退,应作相应补救。如用笔记录有关药的要求,把每次要吃的药先分别放好,不在同一药瓶内放不同的药,不在光线暗处取药服药,药物勿放高处等。

  ■ 哪些药要特别小心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书中列了40类,专业医师可去参考。一般读者可注意下列一些药:

  安眠药、安定剂等 这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因衰老使神经递质减少,容易对老人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可致较长时间(第二天)困倦、走路不稳,易跌跤,如驾车也会像酒驾一样出事。所以如一定要用,要减为半量。

  止痛药 尤其是非甾体抗炎剂(NSAIDs),如消炎痛、止痛片及阿司匹林等。这些属非处方药,容易购买。可产生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更严重者是长期用药可致肾功能减退。

  一些长效药 因加上衰老影响,使作用更长更强。如长期用降压药后对老人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用优降糖等对老人产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血糖低而无症状)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871/
1
上一篇儿科专家:春季调养好 孩子少得病
下一篇 “泰山药王”15年爬遍泰山 集齐四大名药(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