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迟到半个世纪的墓碑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贺介飞) 鞭炮声响彻在仙岛湖上空,望着眼前的云雾缭绕,如释重负的周现民脸上露出笑容。52年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三代人的心愿。 这是4日上午阳新县王英镇杉木村仙岛湖边感人的一幕。周现民和二哥周现家及大哥周现国的大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贺介飞) 鞭炮声响彻在仙岛湖上空,望着眼前的云雾缭绕,如释重负的周现民脸上露出笑容。52年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三代人的心愿。
  这是4日上午阳新县王英镇杉木村仙岛湖边感人的一幕。周现民和二哥周现家及大哥周现国的大儿子冒着瓢泼大雨,终于为“恩公”贺俊财竖起了这块迟到的墓碑。
  一个姓周,一个姓贺,一个家在枫林镇宋新村,一个家在王英镇杉木村,两地相距近100公里。为何,周家人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立碑?
  故事要从上世纪20年代说起。上世纪20年代末,贺俊财在枫林一带酿酒。枫林镇宋新村一个湾子里有户人家男人去世早,留下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贺俊财经常接济这户人家。
  这户人家刘氏见贺俊财人本分、老实,就招了他“上门”。二人在一起生活后,他们却没再生孩子,贺俊财撑起了这个家。
  由于贺俊财酿得一手好酒,方圆十里八里乡亲都请他帮忙,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相对殷实。然而,在土改时,刘氏家被评为富农,遭到批斗,加上贺俊财又是个外姓,不得已,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不得不回到老家。
  尽管如此,贺俊财还是时常去探望刘氏母子,他一生没再婚。几年后,刘氏撒手西去,临终前,她嘱托儿子周瑞龙不要忘了义父贺俊财。
  1960年,贺俊财在杉木老家去世,较好的侄儿贺英洪将其安葬在村外一个叫大元的山包上。
  按当地农村风俗,人去世三年后才能立墓碑,可贺英洪早年就丧父(父亲,也就是贺俊财三弟贺俊保,1929年参加革命,1934年牺牲),立碑一事被搁浅。
   周瑞龙在世时就常常念叨义父的情义,让3个儿子永远不要忘记周家的恩人。转眼到了2015年,一直没忘记这段历史的周现民兄弟,决定给“义公”(干爷爷)立碑,以表谢意。
  在与贺英洪儿子商量后,由两边共同竖一块墓碑,纪念这位老人。为立碑一事,远在温州打工的周现家特意赶回来。大哥周现国因2014年去世,由长子代替前来。
  “您老人家的恩德我们不会忘记的!”4日上午,大雨滂沱中周现民的眼角也是一片湿润,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655/
1
上一篇武汉至澳门有了首条客运航班团队票往返较低400元
下一篇 又到了吃“清明螺”的季节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