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宁波帮杰出代表王明康带着19口人回家乡扫墓

昨天,宁波帮杰出代表王明康带着家族19口人,回到故乡扫墓。王明康1942年出生在北仑的凤洋村,1953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家庭陷入了困境,年仅13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不甘心和田地打一辈子交道的他,1957年年仅17岁的他,离开宁波来到香港谋生

昨天,宁波帮杰出代表王明带着家族19口人,回到故乡扫墓。王明康1942年出生在北仑的凤洋村,1953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家庭陷入了困境,年仅13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不甘心和田地打一辈子交道的他,1957年年仅17岁的他,离开宁波来到香港谋生活,几经艰辛,创立企业,成为了香港和内地压铸界的大腕。

通讯员 游玉增 记者 章萍

离家几十年,依然说着一口宁波话

虽然王明康17岁就离开家乡宁波到香港谋生活,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说着一口家乡话,虽不健谈,但可以体会到那份朴实。

王明康的女儿王慧飞说,平时父亲在家里都说宁波话,子女也都学会了。

如今王明康在香港、东莞、西安都创办了企业,有员工3000多名,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是两地压铸界的龙头企业。

回想起当年,王明康感慨万千,当初几经波折来到香港,起先在一家工厂当学徒,“那时候,一个月就挣16块钱,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半,周末还没有休。生活虽然这么苦,但放弃了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根本没有准备回头路。”接着他又到专跑中国香港—日本—美国航线的轮船当海员。

积累了些资本后,赶上香港工业复兴,1968年王明康创办了精明铝品压铸制造厂。创业之初,没有客户就出门“讨”客户,凭借产品过硬的质量,和朋友的口耳相传,生意渐渐打开了局面,“那时候送货都是靠人背,拎着两个包挤公车。”

创业初期遇到大危机,为诚信不惜亏本

正当企业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王明康碰上了一场大危机。那时他接到了一笔100万业务单子,当时铝锭每吨只有4800元,没想到一年内铝锭暴涨至每吨13000元。为了诚信,他咬牙亏本也做,等到结账时眼泪都淌了下来,这单生意把公司逼到了血本无归的境地。

王明康坚信“赚了钱就要买机器”,为了扩大生产,王明康向银行贷款购置了四台日本压铸机,正值中英谈判,香港人心惶惶,美元升值,生意难做,眼看银行贷款到期,当时他已经成家,和太太商量后,决定低价把香港九龙的住宅卖掉还贷款,全家去租房。王太太告诉记者:“租了房子后,他就是不进屋,这么大人都流眼泪了。”正是因为坚守诚信,王明康的企业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困境,开创了一番事业。

改革开放以后,王明康把工厂迁到了内地,之后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广东东莞,在西安又创办了一家精明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1992年就开始助学,他说他的根在家乡

王明康文化程度不高,但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却格外强烈。在他看来,别的东西可以节省些,但教育不能省。

据了解,王明康从1992年起先后捐资助建北仑长来福利院、长来幼儿园和新碶小学,建造“王贺路”,在捐资宁波大学550万元建设王长来楼后,日前他又捐资1000万用于宁波大学的建设。他说:“年轻人就要好好学习,要沉稳一些,要有团队意识,有想法就大胆去做,但犯法的事情不能做!”

王明康想起了过去自己幼年在故乡的生活说,“一棵树树叶再茂盛,也是根长出来的,而我的根还是在家乡,我也是有力出力,希望下一代多回报社会,以后多回家走走,把感情带回去,清明节回去扫扫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599/
1
上一篇宁波超13万人次昨坐公交扫墓 1.4万人次经轨道交通换乘
下一篇 探民俗住民宿尝美食 清明踏青 宁波市民感受春光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