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缅怀先人形式多 宁波文明祭扫成风尚

捧鲜花去扫墓成为时尚。 记者 龚国荣 摄 昨天是清明节,舒适的天气,方便了扫墓客出行。记者在鄞州五乡等地的公墓看到,鲜花凭吊等文明祭扫方式最为普遍,点歌、留言、网祭等也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市民文明祭扫渐成风尚。 孙子在爷爷坟前汇报学习情况 地铁

缅怀先人形式多 文明祭扫成风尚

捧鲜花去扫墓成为时尚。 记者 龚国荣 摄

昨天是清明节,舒适的天气,方便了扫墓客出行。记者在鄞州五乡等地的公墓看到,鲜花凭吊等文明祭扫方式较为普遍,点歌、留言、网祭等也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市民文明祭扫渐成风尚。

孙子在爷爷坟前“汇报”学习情况

地铁1号线的开通,再接驳公交扫墓专线,让前往五乡镇公墓扫墓的市民,又多了一条便捷之路。盛先生家住江东太古城,昨天一早他和妻子,带着12岁的儿子到永安公墓给父亲扫墓。除了鲜花、小花圈、瓜果、小菜,盛先生随身携带的包里,还夹着儿子的好几本获奖证书。盛先生拉过儿子说:“来,爷爷在的时候较疼你了,你来给爷爷念念这些证书。”

盛先生说,这些都是儿子获得的钢琴、体育以及航模比赛的获奖证书。父亲是去年病逝的,生前是高中教师,平时抓孙子的学习成绩,比他当父亲的还抓得严。往年春节,儿子都要给爷爷来个一年的“总汇报”,如今不在了,只好在春节、清明的时候给爷爷在坟前念念了。

盛先生还带来了大枣、煎饼卷等老家的特产。“我父亲祖籍是山东德州,一辈子都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他特意托老家的亲戚在当地买了后,前一天刚好快递到宁波,没过几个小时,就摆到了父亲的坟前。

音乐祭扫先人平添几分清雅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华侨墓园,这里前来祭扫的人络绎不绝。在一处墓碑前,一名中年男子将一台不算小的播放机放在墓地的石墙上,播放一首首比较经典的歌曲,轻柔的音乐声飘荡在肃穆的墓区,引起了从旁边经过的人注意,不少人觉得这样比放鞭炮好多了,既不影响周边的环境,又能寄托哀思。“这些歌曲都是老人生前爱听的,我特地从家里把播放机带过来放给他听。”中年男子告诉记者。

在旁边不远处,两个年轻人则将手机当播放器放在墓前的石桌上,轮流播放音乐。

“现在放鞭炮的比以前的确少了,打扫时也更轻松些,除了鲜花,放音乐、清洗墓碑、敬一杯酒等,都是很好的祭扫方式。”正在墓区打扫的工作人员说。

除了实地扫墓,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网上追思。记者在中国清明网、宁波市海葬纪念馆等网页看到,不少人在网上祭祀留言,动态即时更新。

在每位逝者的祭祀页面上,有带动画效果的献花、点烛等可选祭祀方式,还可点播音乐,实现了网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少人在祭祀后纷纷“留言”,写下对先人的缅怀与哀思。网上敬一个礼、献一束花、留一句言、寄一份思,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明祭祀趋势。

“鲜花换爆竹”倡导文明新风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绿色祭扫,我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倡导文明新风,推广低碳祭祀新方式。如象山县民政部门在清明节前,联合该县文明办向全县市民发出“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倡议市民用文明、环保、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和感恩先人,并在清明节期间推出了“不带纸钱、火烛、爆竹祭扫可免费领取一束鲜花和‘清明心语卡’”活动。余姚康岭墓园在清明节当天推出“鲜花换鞭炮”活动,引导市民用鲜花寄托哀思。

康岭墓园的工作人员昨天告诉记者:“前来扫墓的市民,可在墓园入口处免费领取鲜花,所携带的鞭炮可先交由墓园保管,等祭扫结束后带回。我们准备的1000多枝鲜花今天都送出去了。”□记者 马涛 黄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595/
1
上一篇“轨道+公交”昨迎客流高峰 是小长假首日的近3倍
下一篇 墓碑上多了二维码 扫墓变“扫”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