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共享单车的“死亡名单”正在变得越来越长,那些倒下的企业,创始人要么撒手跑路,要么“要钱没有”耍赖,这时较焦虑的是两个群体,一是拿不到货款的供应商,一是押金难找回的用户。
不时在自媒体曝光的讨押金场面,刺激着公众,也激发着一些业内人士的灵感,“信用免押”这个词,似乎一夜之间就跳到“牌桌”上来了。押金问题这么硌手,钱不多,打官司犯不着,不要吧又怪可惜。芝麻信用称,未来一年将投10亿元,运用风控、保险等手段,帮助企业完善运营,让用户消除顾虑,较终“消灭押金”。
信用免押,其实近两年内已经在陆续推广了,只不过远没到普及的程度。目前,租车行业已经在使用,效果不错,甚至,就在将话题推到前台的小蓝单车身上,就有100万用户因为使用了信用免押而免受损失。看来,信用免押这个新生事物,值得业界、政府、用户仔细“研究”。
信用,确乎是个稳固的筹码,谁会冒着染上污点的代价来贪单车的便宜?引入第三方征信企业的信用体系作为评判依据,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像共享单车这样为实物交纳押金的业态,更可以利用相对稳固的第三方征信系统,减少企业资产风险,也减少消费者的顾虑。当下,需要解决的系列问题是,像芝麻信用之类的第三方征信品牌,其征信算法是否科学完善,其信用分是否,能否和银行业个人征信有效衔接,打造更为稳固、可靠的征信系统,较终形成成熟的信用经济。
押金,本来是防止用户失信的“后手”,结果却因为商家的失信而给用户造成损失,这大概是共享经济野蛮生长付出的代价。“消灭押金”,或者可以看作互联网金融和征信企业消除用户痛点、试图再一次改变世界的雄心。更深一点,是业界对建立信用经济和信用社会的一种探索。当大家不仅可以凭借芝麻信用分扫码坐公交,还能自由地使用共享汽车,乃至用在租房、酒店和公共事业等更多的场景时,那又能算作中国互联网的一大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