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国学入高考当防应试化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学入不入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也是个大考题,也如国学热一样切忌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日前透露,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学入不入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也是个大考题,也如国学热一样切忌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日前透露,国内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

  近些年来,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持续升温,尽管混杂着泥古不化、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运作和噱头,但也是国力增强,国人自我意识觉醒,重新发现国学传统价值和民族自信的体现。传统文化进课堂当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一点上,争议不多。然而,国学入高考会不会应试化,也成为公众普遍忧虑的问题。

  考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高考应试化已被诟病多年。《北京青年报》刊发教育专家熊丙奇的评论《国学教育尴尬两难》说,如果在高考中,不添补国学的试题,学校不会提起重视,如果将国学纳入考试,很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就变成另一种结果,需要应试,这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效果。有可能出现要么边缘化,要么应试化的结果。评论认为只有打破“教招考”一体化格局,才能让中学获得自主教学的空间。这就必须推进招考分离,实行大学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事实上,熊丙奇的建议已经在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简章中有所体现。今年不少顶尖学府的自招简章中都有国学的身影,清华、武汉大学、人大三所高校均表达了对“国学人才”的渴求。不过,对高中生而言,学习国学典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应对考试并不轻松。而且不光是学生力有不逮,目前相应的国学老师较为稀缺,也是摆放在中小学面前的一道难题。师者若无法“传道授业解惑”,叫学生如何“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至于考什么、怎么考,有专家建议,不应以文言文字词解释等传统形式考查,应关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能否在高考语文中出现一个新的形式——政论或申论形式的传统文化论述题,这一方向应该是研究和创新的改革方向之一。但政论或申论会不会流为新时代的“八股”也是个问题。连编写教材的课题组秘书长张健也承认,若2016年传统文化进入高考,较大的问题是很多高中生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课程,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和素养,国学文化是通过长期熏陶和涵养才能显现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击补课就能拥有的。《京华时报》评论《要“快乐国学”不要“应试国学”》认为,与其让国学入高考,打造“应试国学”,不如让国学摆脱考分负担,尝试“快乐国学”,这可以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可能更佳。一方面是内容快乐化,尽量做到“悦读”,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触发学生兴趣。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学入不入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也是个大考题,也如国学热一样切忌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9291/
1
上一篇评论:婚后发现妻子整容闹离婚 女人不诚实还是男人只看脸?
下一篇 津报时评:主体责任重于泰山重在落实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