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海葬短信被骂 文明要讲人情味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清明节前夕,惠州市殡仪馆举行公众开放日体验活动。虽然前期已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邀请,但报名情况并不理想。民政局副局长认为:“可能很多人观念上还是比较抗拒这些,就像今年的海葬活动,我们通过手机网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清明节前夕,惠州市殡仪馆举行公众开放日体验活动。虽然前期已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邀请,但报名情况并不理想。民政局副局长认为:“可能很多人观念上还是比较抗拒这些,就像今年的海葬活动,我们通过手机网络向市民发了20多万条短信,本意是倡导绿色殡葬,呼吁文明祭拜,但还是有七八个市民收到短信之后表示接受不了,特意打电话来骂,说我们不该发这样的信息。”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惠州市民政局这一系列活动的初衷。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在丧葬方面表现得非常集中、突出。比如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仪式也掺杂其中。再比如为追求“入土为安”,占用土地甚至是耕地、林地修建豪华坟墓的情况也不少见。从生态、资源、社会风气等方面考虑,倡导绿色殡葬既是政策,也符合现代文明的理念。

  但是,如果有一天,市民的手机上蹦出一条短信,大致的意思是呼吁参加海葬,详情可咨询某某部门,市民们会作何感想?虽然短信是群发,可市民看短信时会觉得就是针对自己。所以估计绝大多数人会觉得堵心。赶上脾气暴躁一点的,难免打电话“回敬”几句。可中国人不会没事去殡仪馆,也受不了随时和别人探讨家人的丧葬问题。与其说中国人不够豁达,不如说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从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的话来看,他们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不认可。其实,倡导绿色殡葬的重要一点,就是分清哪些传统文化要否定,哪些必须给予尊重。鞭炮震耳欲聋,纸钱漫天乱飞,死人跟活人争地,对这些行为要旗帜鲜明地说“不”。至于公众不愿意接触死亡一类的话题,不爱听不吉利的话,这和倡导绿色殡葬并不冲突,没有必要和公众“拧着来”。

  向市民不加区分地发送殡葬短信,惠州市的做法实在欠妥。未来,公众对待生死话题的态度会改变,但目前还是要用能被普遍接受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尊重公众普遍的心理,让倡导更具人情味,才能让公众从心底认可绿色殡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8746/
1
上一篇评论:这么大人 咋这点出息
下一篇 妇科肿瘤专家:预防切除不鼓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