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郝颖 摄影 吴迪 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洋务运动”期间的北洋水师舰船维修基地,曾是经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而建的中国北方座近代船舶修造厂,如今隐身于滨海新区天津市船厂内。
作为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噪一时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却是断壁残桓,立于废墟之间。
天津市船厂门前一个高3米的牌子上,可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字样。进入船厂前的通道仿佛一片“农场”,门口两侧被居民开发成了数十块菜地,枝条木棍围起了一片片篱笆。
船厂大门四开,保安室并没有人,整个大院都静悄悄的。院内建筑破旧不堪,如同废墟一般。
“听说厂子要拆迁了,现在也没什么活。”一位张姓工人介绍,这里应该都算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遗址,不过也就剩这么块地方了。他指引记者继续往船厂深处走,那里还留有一处轮机厂房遗址。
在废墟之间,轮机厂房遗址四周杂草丛生,周边堆放不少垃圾。遗址前斜插在沙土里的石碑上,介绍着这个轮机厂房“建于1880年5月,长55.6米、宽19.8米”,是大沽船坞的主要机械加工力量,也是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存留至今的较好建筑。
就是这座135岁高龄的建筑,门窗早已残破不堪,屋顶有多处漏洞,遍地残砖碎瓦。
“我在这个厂子里干了35年了,20多年前我们还在轮机厂房里加工生产一些船上所需的零部件。”张师傅回忆,那时轮机厂房还挺好的,自打工人们从里边搬出来,房子风吹日晒无人打理,就变成如今这幅模样。大家看着都心疼,毕竟它记录了一段历史。
早在2013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宝级的遗址为何落魄到这般境地?
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文化处工作人员易先生表示,对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的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他们早就对遗址做了基本勘查工作,并在去年组织天津大学相关专家进行了保护规划立项,已争取到了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将用于该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
易先生坦言,他们也期待加快对文物的保护,可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较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资金。多年前他们曾找来文物保护专家测算过,单轮机厂房坍塌的屋顶,就需要花费上百万元来修复。
对此,易先生表示他们也正在进一步规划,建议抢修遗址的同时进行生产式保护,比如把这里改造成一个主题公园等,可如此修复建设、开发利用,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历史上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清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大沽筹建北洋水师,拥有各类舰船25艘。为使日益庞大的北洋水师的舰船能够就近修理,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同意,在大沽海神庙周围建起一座船坞,命名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它是继福建马尾船政、北京江南船坞后中国第三所近代造船厂,也是中国北方较早的船舶修建厂和重要的军火基地。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占地110亩,较初厂房设备十分简陋,仅有席棚三座,活动机房八部。后来从国外购进一些设备,逐渐形成一定规模。1885年,船坞有了打铁厂、锅炉厂、铸铁厂、模件厂,而且建立了甲、乙、丙、丁、戊、己六个坞,那时的大沽船坞不仅修船而且可以自己造船。解放后,在其基础上改建为天津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