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周白石 近日,本市交管部门对中环线气象条路路口西口进行了渠化调整。长假过后上班上学天,这个路口状况如何?
简言之:秩序见好,但还堵。
淅淅沥沥的雨,让人们节后首日出行受到不小的影响,很多网友堵车时发朋友圈、微博感慨:这节后天赶上雨,哪儿哪儿都是堵个没完。
如同郭德纲的相声段子,平时不堵今儿个小堵,平时小堵今儿个中堵,平时中堵今儿个大堵,平时大堵今儿个甭走了……
(中环气象台路交口,只有西路口调整,对其他方向影响不大。)
(八里台桥由西向东方向,桥上桥下压车依旧)
主路:直行、右转都说好
很多人此前通过媒体了解到气象台路中环线交口西口的规划调整:交管部门在八里台立交桥下桥主路与桥下辅路间增设了隔离护栏。下桥主路依次分别设置有一条左转弯车道、两条直行车道,一条直行右转车道。其中右转车辆需按照路口右转信号灯指示通行。
新闻117记者了解到,中环气象路口西口由八里台立交桥下桥主路和桥下辅路组成,以往下桥右转车辆与桥下辅路直行车辆存在冲突,特别是高峰期间桥下辅路左转车辆与下桥右转车辆都对直行车流产生较大影响,严重影响路口通行秩序、通行效率,同时还易引发交通事故。
早高峰期间,记者实地采访时注意到,这个路口依然压车严重,但由于将主路和辅路“强行分开”,交通秩序比此前好了很多。桥上被堵住的公交司机告诉记者,该车路线为由西向东下桥直行,以往会特别留意从右侧辅道并道(准备左转)的车辆,现在主路辅路硬性分开,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儿,至少他们车队几个驾驶员交流时都这样觉得。
实施新的调整后,八里台桥由西向东准备右转的车辆需要按指示灯行驶,即主路行车右转时必须等灯,这并没有让人觉得不方便。几名右转落客到地铁口的出租车司机说,(右转等灯)这主意很好,虽然等候时间略长,但安全,特别是下雨天等影响视线的天气,对路口行人、自行车和汽车来说都是好事儿。
(新“走法”实施后,主路行车相对较快,辅路压车现象较严重。)
辅路:压车较多驾驶员连呼“不习惯”
由八里台桥辅道行驶的车辆,这次受“影响”比较大。以往在此路口想左转气象台路,需连续多次并道,经常导致该区域拥堵缓行,并容易引发事故。新规划实施后,桥下辅道渠划为一条左转车道和一条直行右转车道。辅道驶来的左转车辆可直接通过左转车道进入气象台路,直行车辆通过直右车道可直行进入吴家窑大街主路,右转车辆如前方无车则无需等灯再直右车道直接右转即可。
或许是有些车辆驾驶员还不熟悉新“走”法,9日早高峰期间记者采访时注意到,桥下辅路压车很多。辅路将直行和右转车辆“合”到一个车道后,有些向右转的车辆觉得不方便了。采访中几名驾驶员说,走桥下本来就是想躲开桥上浩浩荡荡的车队,图个右转方便(不用等灯),可这么一改,走辅道右转不仅没快,反而比原来还久——因为直行车必须看灯,所以可能长时间占用该车道。
(辅路直右车道,想右转的车辆觉得不方便。)
对于想从辅道左转气象台路的驾驶员来说,左转无需像以前一样“冒着危险”早并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只是现在还“很不习惯”,而且左转车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直右车道压车的影响。
(桥下辅路左转车辆,会受到直右车道压车影响。)
记者体会:新走法需要时间考验
客观地说,此次对该路口有针对性的渠化调整,初衷是很好的。即分割主路、辅路,让车辆各行其道,听从交警指挥或按照指示灯行驶。在一定程度上,新方案解决了以往秩序乱的问题,但压车现象依然存在。
当然,这里必须面对另一个客观事实:桥下辅路有机动车道也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供车辆行驶的路面本身不宽,但车辆、自行车、行人很多,特别是该路口还有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设施,早晚高峰等高密度出行期间,这里压车实属正常。
至于新“走法”是否科学合理,还需时间考验,毕竟这是长假过后天,可能还有些驾驶员此前不知该路口的新“走法”,还有很多驾驶员习惯了以前的路线,不知新“走法”实施后怎么走才更快。#p#分页标题#e#
有驾驶员建议,目前新走法让行车安全系数提高,如果未来可以把直右车道分成两条独立车道,这个路口会更科学更容易通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有路面已经无法允许辅路如此调整,如果交管部门可以协调其他机构将附近的人行道或空地,地铁站等综合利用,多部门更科学规划调整这个路口,或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访中,交警提示广大驾驶员,如该路口不是唯一选择,可考虑提前绕行卫津南路,水上公园北道,转气象台路,紫金山路再到中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