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获鲁奖遭吐槽 周啸天自辩:诗味才是硬道理

周啸天在接受记者采访。 通讯员 张紫艺 摄 前两天,作家、四川大学教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周啸天应邀来到宁波,分别为宁波大学师生、广济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作了关于诗词鉴赏和写作的讲座。 昨天上午,他又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带来了一场主题为

周啸天自辩:诗味才是硬道理

周啸天在接受记者采访。

通讯员 张紫艺 摄

前两天,作家、四川大学教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周啸天应邀来到宁波,分别为宁波大学师生、广济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作了关于诗词鉴赏和写作的讲座。

昨天上午,他又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我的诗生活》的讲座。在讲座开始前,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了网友对其诗词过于通俗化的吐槽,也分享了他对诗词传播、写作等方面的感悟。他自辩道,诗味才是硬道理,到底谁看到门道,时间会说明。

“到底谁看到门道,时间会说明”

作为一名诗歌的研究者,此前周啸天并不为公众熟知,让他亮相在镁光灯下的是他创作的诗歌。去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一公布,网上一则“一个叫周啸天的诗人居然获了奖,气得我拍案而起”的微博,让获得诗歌奖的周啸天不仅引起公众关注,而且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一边,著名作家王蒙力挺周啸天的获奖作品《将进茶》“亦属绝唱”,认为“这里有一种平常心,写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诗中出现了趣味,出现了善良,出现了生机,出现了至乐至公至和,在充满戾气的现代世界上,这实在是难得的和谐之音”。另一边,不少网友吐槽周啸天的诗是“打油诗”、“新闻诗”、“口水诗”,“侮辱公众智商,简直是诗歌的耻辱”,一时间争论不断。

如今,吐槽和质疑之声渐行渐远。周啸天将当初的吐槽者归纳成了三类:一种属于“不知者不为过”,对诗词了解甚少;另一种,是跟诗词本身无关,而是诗词理念之争;还有一种则是新旧诗之间的隔阂。“到底谁看到门道,时间会说明。”

“较好的表达是深入浅出”

《八级地震歌》、《海啸歌》、《聋哑人舞千手观音》、《邓稼先歌》……周啸天的不少诗词都是以新闻事件为题材,也因此被网友称为“新闻诗”。但周啸天对此不以为然,“‘新闻诗’不是贬义,杜甫就写过‘新闻诗’。不过我的诗不属于‘新闻诗’,仅仅是对新闻事件有所触动”。他说,以新闻事件为题材创作诗词,得益于新媒体。“网上视频一出来,让你好像到达了现场”,这种身临其境,让他有所触动,并诉诸笔端。而传播的快捷,在他看来也有利于诗词的传播,“新媒体的受众非常广泛,它能时间传到各个角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包括诗歌的传播”。

而对于网友吐槽其诗词口语化的表达太多,显得过于通俗化,周啸天并不认同:“较好的表达是深入浅出,其次是深入深出”,“通俗并不代表艺术水平降低”,他说:“白话和文言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各自都有妙与不妙,写诗的人,较好对这两种语言都熟悉,而且能把两者融合得很好,用好它们的妙处”。在他看来,适当地把口语运用到诗词中,能让诗词更有味道。

“平仄不是硬道理,诗味才是硬道理”

“诗歌的受众很广,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受过诗教。”周啸天认为,千百年来,传统诗词的传播没有断层,而且现在热爱传统诗词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年轻人还在学习写格律诗,“现在有‘分众化’概念一说,分圈子,(现在)喜欢诗词的绝对人数是超过唐代、宋代的。”而且“读者群中产生作者”,将更有利于传统诗词的传承和传播。

“如果你有特殊的感觉,古人的诗作概括不了,那你就写吧”。在周啸天看来,“生活中有味道的事”,都可以通过诗词“有味道地表达出来”,应抱着潇洒地“玩味生活”的态度去创作有味道的诗歌,“平仄不是硬道理,诗味才是硬道理”。□记者 金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8445/
1
上一篇笔墨随时代 花甲谱新志——浙派人物画家冯运榆访谈
下一篇 百余名传统弓爱好者汇聚甬城比射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