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若不是借助于互联网,哈尔滨人民公园的大爷大妈不会想到,他们自创的“逆天摇摆抽筋舞”会突然走红网络,尬舞视频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点击量破千万。虽然伴随着魔性的舞姿、夸张的动作和凶悍的表情,但这一招一式下来,却揭示出快乐的本质,而这些是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看客永远无法体会的。
尬舞起源于中国哈尔滨。准确地说,是哈尔滨人民公园。毫无章法、缺乏美感,就连节奏也是即兴而为,你可以将其定性为群魔乱舞,也可以将其看成中老年人的一种另类健身方式。尬舞虽然看似尴尬,却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魔力。尽管面对众多围观者的非议,但尬舞者的兴致并不会因此而被浇熄,反而更让他们陶醉于这种“魔性”的舞姿中。罗曼·罗兰说,生活较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和无趣。长久以来,我们见惯了公园里一板一眼的太极拳和舞剑,把这些理所当然地视作中老年人的标配生活,却忘了——严肃和奔放共同构成了当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尬舞便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换个角度说,如果在公园广场上跳的是探戈、伦巴这样高雅的舞蹈,大家会否像对待尬舞一样充满着审视与怀疑?事实上,高雅的艺术固然有其魅力,但专业舞鞋、专业服装等一大串行头,让这种阳春白雪拒人于千里之外。反倒是下里巴人的尬舞,无需舞蹈基础、率性而为,更适合普罗大众。回想多年前流行的霹雳舞、街舞甚至钢管舞,当时也被当作洪水猛兽,如今回想起,不免一笑置之。
说句公道话,大爷大妈自创“抽筋舞”“魔鬼步”无伤大雅,毕竟这是他们乏味的晚年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消遣。但是那些乱入的年轻人,尤其是不少网红的强势涌入,让尬舞这种锻炼身体、放飞自我的单纯运动,带上了哗众取宠的味道。“打架舞”、“抚摩舞”、对着镜头在地上疯狂打滚……可以说,尬舞一旦被利益驱动,就会由“俗”沦为低俗、恶俗。而一旦扰乱公共秩序,包容尬舞的前提便土崩瓦解了。
如今的大城市,已经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既需要高大上的舞台,也需要下里巴人的尬舞。两者的区别,不是在舞蹈动作上,更在生活方式上。有差别才叫多样性,才称得上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