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对帮扶困难村 “一村一品”让困难村大翻身

对虾养殖池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记者 吴彦 4年前,宝坻区周良街道田邢庄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我们是个只有200多人的小村子,但低保户就有6户。”田邢庄村书记王学兰说,村里有耕地580亩,还有大小坑塘6个,水面面积400亩左右,“以前,村里主要是种植小麦

对虾养殖池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吴彦  4年前,宝坻区周良街道田邢庄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我们是个只有200多人的小村子,但低保户就有6户。”田邢庄村书记王学兰说,村里有耕地580亩,还有大小坑塘6个,水面面积400亩左右,“以前,村里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经济效益非常有限,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就一万多元。”

  “2013年8月,市口岸办结对帮扶组来到了我们村,我们村简直是一天一个样。”王学兰说,帮扶组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也帮他们规划并实施了“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真正推动了强村富民,“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2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达到2.5万元。”

  困难村变身文明生态村

  “现在,村里的路面硬化了,下雨不会再污水满村了,垃圾也不再随处堆了,而且,村民们都喝上了饮用水……”王学兰说,田邢庄村以前道路泥泞,村民们喝的水里氟化物严重超标,“帮扶组从市口岸办申请了9万元资金,给我们修了饮水净化车间,给每户配发了制式饮水容器,而且,在这几年的使用中,口岸办又拿出1万元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村民吃上健康无污染的水。”

  帮扶组在田邢庄村工作的4年里,村里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中心花园、村口门楼、休闲体育广场、蔬菜采摘基地。王学兰说,“在帮扶组的帮助下,我们清理了受污坑塘和化粪池,修复了固定垃圾池,修建了6000多米的污水管道和一座污水收集站。”田邢庄村这几年先后被评为“宝坻健康示范村” “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生态村”“天津市美丽宜居村庄”以及“全国健康促进村建设(试点)单位”。

  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

  村容村貌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可作为村集体收入紧张的困难村,怎样保证村里基建的持续建设和维护就成了帮扶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田邢庄村土地面积有限,但坑塘面积不小,发展水产养殖业还是不错的。不过,村里一直租用邻村的变压器,生产用电电价高、供电还不足。”现任帮扶组组长曹世荣说,针对这种情况,市口岸办出资27万元,为村里安装了一台315千伏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300余亩坑塘水产养殖用电问题。

  建了变压器后,坑塘的承包价格提升了。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一村一品”带动村强民富

  “强村”更要“富民”。帮扶组根据田邢庄村坑塘多、村民掌握一定养殖技术的情况,和村“两委”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设南美白虾养殖作为重点项目的思路。

  现在,村西侧12个扣棚虾池和6个露天虾池已经投入使用,宽阔的水面上,偶有对虾游过的水痕。王学兰说,今年,村集体还将从中分红5万元,“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对村东侧的鱼塘进行改造,再增加40亩养虾水面。”

  此外,根据田邢庄村的地理特点和优势,帮扶组还积极配合街道申请市级帮扶资金70万元,宝坻区和周良街道分别落实帮扶资金200万元,累计投资470余万元用于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在的田邢庄村建起了一座“劝农基地”蔬菜采摘园,栽下一片4亩多的冬枣林,发展了20亩的稻蟹混养立体养殖田,还发展起来一批农家院。“农家院开业有一年多了,运转良好,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次。”王学兰说。同时,帮扶组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水产养殖、厨师、家政等技能培训,引导村民自主创业和劳务服务。新报记者 吴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814954/
1
上一篇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预演、开幕式和闭幕式期间部分道路禁行
下一篇 旅游节开幕增加游玩体验 北辰区徐堡大枣开摘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