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农民为何不能造潜艇?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中国农民有造飞机潜艇的思想动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进步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此劲不可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韩晓波  中国农民有造飞机潜艇的思想动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进步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此劲不可泄啊。

  在百度上刚输入“农民造”三个字,还没等按下“百度一下”的按钮,一连串的选项就已经蹦了出来:“农民造飞机”、“农民造汽车”、“农民造跑车”、“农民造直升机”、“农民造机器人”、“农民造变形金刚”……这还没有显示出来本文所要着重写的“农民造潜水艇”呢。仅凭上述这些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农民想造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中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先姑且不论这种潜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变成现实。

  然而,令我感到特别扭的是:待我真的将“农民造潜水艇”这样的关键词输进去之后,搜出来的结果,在显著位置上,赫然摆着一篇言论,题目叫《农民造潜艇既浪费又可悲》。文章评论的正是陕西省神木县农民杜秀堂的“事迹”——自造潜水艇快完工了,但不仅花光了自家积蓄,还欠债20多万元。文章认为:“一个农民不好好种地,走火入魔想当‘农民发明家’,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把自己的爱好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生活,还是快醒醒吧,别再做白日梦了。也就是说,各级政府的科研经费都是沿着体制内的管道在科研机构里流动,民间科学和民间智慧不可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再这样搞下去,吃饭都成问题了。悬崖勒马,为时不晚。”

  这种观点乍一看好像有些道理,仔细推敲却不然。或者可以说,浪费确实是有一点,但可悲却谈不上。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发明创造和业余爱好不是一回事。的确,民间人士自造飞机潜艇,都是重复性工作,谈不上发明创造,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自娱自乐性质的业余爱好。这一类有技术含量的业余爱好,在中国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舆论对此不但不应该嘲讽打击,还应该鼓励。比如,沈阳有一位退休老工人,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制成了太阳能双人旅行车,已经用这辆车拉着自己和老伴,游遍了全国除西藏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正准备去周游世界。这无疑是一种健康、文明、进步的举动,应该大力提倡。

  其二,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巨大民间活动基座上的金字塔尖。不可否认,“民科”的时代确实基本上是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有成功者,也只可能在一些细小的、边缘化的领域,做一些填补缝隙性质的工作。但是,更应当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发明大国、强国,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需要一个巨大的群众基础,这就像没有千百万的踢球少年和业余足球爱好者,就不可能产生足球世界冠军的道理一样。从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都是靠着一大批原本听上去不靠谱的“疯子”、“傻子”,才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电报、电话……这个过程不可能省略,这个基座不应该遭到讽刺。

  其三,把这种有点类似于对着风车作战的“发明”行为的主体,特指向农民,其实没什么道理。有创造欲望的人,遍布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种职业,而且,这几乎是一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之后的必然产物,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造纸术为什么产生在汉朝?指南针、黑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为什么产生在宋朝?都是因为当时国泰民安,人民肚里有食,才有动力去搞发明。就连思想禁锢严重的明朝,还有个叫万户的人想到了用火箭的反冲原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这虽然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举动,但万户的精神或者叫文化遗产,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中国农民有造飞机潜艇的思想动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进步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此劲不可泄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954/
1
上一篇警方图侦破获盗车案 提示:窃贼手段多车主要走心
下一篇 评论:“尿歪”罚单为“零” 法规不是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