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未成年人溺亡暴露暑期安全短板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近日,杭州12岁的小李和3位小伙伴在湖里游泳时不慎溺水,小伙伴因为害怕不敢呼救,偷偷藏好小李衣物,各自回了家。老李发现小李不见后立即报警,但等几位孩子告诉大人实情时,距事发已11小时。随后小李的遗体被打捞起,老李号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近日,杭州12岁的小李和3位小伙伴在湖里游泳时不慎溺水,小伙伴因为害怕不敢呼救,偷偷藏好小李衣物,各自回了家。老李发现小李不见后立即报警,但等几位孩子告诉大人实情时,距事发已11小时。随后小李的遗体被打捞起,老李号啕大哭。

  又见暑期溺亡事件!12岁,本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龄,而花季生命却过早凋谢,给家人带来的是无法承受之痛。然而梳理新闻不难发现,类似的剧情屡见不鲜,海口一名11岁男童落水,其余4人营救未果后选择了向家长隐瞒,导致落水男童不治;福建一名8岁男童落水,5个同行伙伴隐瞒了一天,迫于家长压力才说出……

  进入暑期,游泳成为消暑纳凉的重要方式,而为了图一时方便,一些人将人工湖、水库甚至景观河道当作戏水场所,虽然学校多次教育,禁止游泳的牌子赫然矗立,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缺乏避险意识,极易冲动。青春叛逆,无知无畏的背后无比危险,常酿成悲剧 。这就需要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带孩子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不能让他们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野泳。而管理者需加大对人工湖、景观河道的巡控力度,及时劝阻违规游泳者,以监管之手织补生命安全之网。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青少年的生命认识,补齐教育短板。如果说面对同伴溺亡,小伙伴选择隐瞒的表现出于畏惧和惊慌,也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鸵鸟心理”,属于少不更事的表现,而这种举动恰恰暴露出学校和家长平常安全教育的缺位与不到位。每逢假期,安全教育属于一堂必修课,而往往这样的课堂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的“例行公事”,缺少真操实练,导致青少年遇到危险不知所措。与其举100个例子强调危险,不如来一次实实际际的应急演练,让未成年人面对危险,知道如何求救、如何避险、如何施救来得实在,来得实际。进一步而言,只有让每个孩子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才能为发生险情后的施救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时间。

  生命仅是一场单程旅行,没有重来的机会。避免溺亡悲剧重演需要管理者、学校与家长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把好每个环节,绷紧责任弦,共同为他们撑起安全的天空,让他们远离危险,茁壮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87947/
1
上一篇六旬大妈当选迎全运形象大使:为天津尽绵薄之力
下一篇 河东:小学联合社区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2周年活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