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窝里建起“绿色银行”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王克)去年黄石好村(社区)官评选时,我们初次来到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此地就让人眼前一亮。借记者走基层这个平台,我们决定再仔细逛一逛枣园。 人稠地稀 戴上贫困帽 22日一大早,我们从黄石市区出发,穿过杭瑞高速木港段

  

山窝里建起“绿色银行”

山窝里建起“绿色银行”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王克)去年“黄石好村(社区)官”评选时,我们初次来到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此地就让人眼前一亮。借“记者走基层”这个平台,我们决定再仔细“逛一逛”枣园。
  
  人稠地稀 戴上“贫困帽”
  
  22日一大早,我们从黄石市区出发,穿过杭瑞高速木港段,沿着崎岖的通村公路一往直行,枣园村就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幕阜山脉脚下。
  村里的房屋大多修在马路两边,屋后是随山势开垦的一片片梯田,梯田背后则是绿意盎然的大山。
  村委会隔壁有个小卖部,几个村民正蹲在门口晒太阳,跟小卖部老板明廷金开着玩笑。
  “廷金,你现在都是百万富翁了,怎么还这么抠啊?”
  “别说我,再过几年,你们哪个比我差?”明廷金笑着回击村民,“我们都得感谢背后的大山。”
  枣园村四面环山,进出只有一条通村公路。山虽不高,陡坡却多。伴着潺潺的山泉和黄灿灿的油菜花,我们在村支书柯金华的带领下,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徒步而上。仅容一辆车通过的盘山公路左边是高耸的山体,长满一人高的杉树,右边的山谷望不见底。
  “以前这些山光秃秃的,我们嫌弃得不得了。现在可成了村民的宝贝。”一边走,柯金华一边向我们介绍情况。
  约摸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盘山公路的制高点。站在山顶往下望,绿的是杉树,白的是意杨,黑的是乌桐,新栽下的杉树苗像星星点缀着黄土山坡,微风拂过,摇曳多姿。层层叠翠下,是一片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小洋楼。
  柯金华告诉我们,枣园村山多田少,“5000人只有不到3000亩耕地。”正因为如此,村里超过80的劳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去了,常住人口只剩下千余人。再加上村里一直没有集体经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2年,枣园村人均纯收入仅有2150元。同年11月,枣园人还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这顶帽子让柯金华心潮难平:政策不是要来的,机遇不是等来的。与其窝窝囊囊地守着“贫困”帽子,乞求“等靠要”的小实惠,不如奋力一搏,大干一场,用项目和业绩,去争夺扶优扶强的大政策。
  然而,对于只有荒山没有矿藏一穷二白的枣园村来说,要想“摘帽”谈何容易?思来想去,柯金华将目光锁定在了本村2万亩荒山上。
  荒山能否成为创富的资源?柯金华请来了专家论证,结果令村民们喜出望外的是,这里的荒山适合种杉树,它价值高、生长快、可循环。“一亩可以种300—350棵树,10年后成材,按现在的价格算,每亩至少有1.5万元的纯收益,除去开销,纯利万余元!”
  
  因地制宜 当上“样板村”
  
  柯金华和村“两委”成员走村串户,鼓动众乡亲。一次次的努力,终于感动了他们。村里的“能人”吴高梓带头承包千亩山场,开着挖机就上山种树了;岭背源组的柯于金被说服了,当年就种了200多亩杉树和松树,今年准备再扩大100亩;在阳新县城做装修生意的柯美中兄弟也来了,他们联合9个堂兄弟准备承包几个山头……尽管种树的收益不能立竿见影,但眼看大片山场被人“认领”,一些保守的村民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上山拓荒种树。2013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之多,参与农户达到90。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年初,阳新县启动实施“绿满富川”和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工作,重点扶持枣园村建设绿色示范样板。就这样,提前“动手”的枣园人首次尝到了甜头。
  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点燃了枣园人艰苦创业的激情!新农村建设、林农副各业的发展呈齐头并进之势。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枣园村喜讯不断:先是以一年巨变的“枣园速度”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然后又用万亩杉树林成功跻身阳新县首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行列。
  争到“样板村”的政策、资金支持后,村里进一步组织村民多业发展,勤劳创富。柯金华说,全村先后培育了2家养鸡专业户,6家养猪专业户,还有一家由村民创办、村里参股的矿泉水厂,产品俏销,市场前景看好。
  
  筑巢引凤 走上“幸福路”
  
  随着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村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已逐步将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今年还要在17个村民小组,全部建起村民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基础设施建好了,服务产业的发展也跟上了。柯金华指着蜿蜒的山路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去年修的,刚刚通车一个月,“以后老百姓上下山、运木材都方便多了。”柯金华说,目前全村的水泥路达30多公里,算上尚在修建的林区公路,全村通车路网已达近60公里。
  “有了这筑巢引凤工程,我们的荒山绿化今年将实现全覆盖。今后,‘绿色生态样板’就是枣园的名片,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旅游观光村。”柯金华说。
  对此,我们深信不疑。今年元月,在阳新县“样板村”业绩考核中,枣园村排名。看着在山窝窝里建起的“绿色银行”,木港镇党委书记何克成说,同样的资金扶持,枣园村硬是将自然劣势变成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也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效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794/
1
上一篇联合送服务获“点赞”
下一篇 我市“三步走”提升社区党建水平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