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殡葬绿皮书》: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张希敏)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日在北京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殡葬绿皮书》说,目前不少人对殡葬业的看法是暴利、黑殡葬等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张希敏)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5日在北京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殡葬绿皮书》说,目前不少人对殡葬业的看法是暴利、黑殡葬等,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殡葬工作,殡葬业的管理、服务和技术类人才仍然比较匮乏,导致行业整体比较落后。

  据了解,2014年,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课题组曾先后前往陕西、贵州、福建、广东、山东、北京等全国十个省份,21个市县殡仪服务机构,开展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收回338份有效问卷,结合现场访谈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调查显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为52.6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14%),“轻度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比例分别为26.04%和21.30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9%、2.27%),且各项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职工心理问题检出率甚至超过50% 。

  此外,一般人群中的个体遇到困境,首先进入“轻度心理问题”的范围,这些人会在自身调节和他人帮助下,逐渐恢复到正常心理状况,极少部分人会在“轻度心理问题”范围内停留较长时间,由于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而较终进入“严重心理问题”的范围。

  《殡葬绿皮书》认为,殡葬职工各项心理因子分偏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长期负性情绪影响。殡葬从业人员长期与死亡、丧亲情境接触,经常体验到哀伤、悲恸等情绪,会直接导致从业员工的情绪耗竭状态。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在工作期间内不能表现愉悦、高亢的积极情绪,这也直接导致了殡葬职工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

  其次,殡葬职工很难获得价值认同感。殡葬职工却很难在“为多少遗体做了整容”、“火化了多少具遗体”、“举办了多少场葬礼”中获得职业价值感。骨灰盒和墓地销售量的“绩效考核”未能使职工获得价值感。由于缺乏职业价值感,职工易存在自尊低下,对职业角色难以认同,对自我现况不满等消极体验,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各种消极情绪,其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均会蒙受不利影响。

  三是,殡葬职工的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由于社会文化传统的偏见,许多殡葬从业人员的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会回避与他们交往;同时,许多殡葬职工也因为害怕他人的拒绝而减少与亲友的联系。这使得殡葬行业职工人际环境高度封闭,社会支持系统极度匮乏,一旦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心理冲突,无法获得支持、陪伴或帮助,无处诉说、无人倾听、无法交流,因此感到孤独、抑郁,产生被抛弃感,这将严重影响殡葬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789/
1
上一篇温州无良商家卖过期早餐奶被抓 日销量两万瓶
下一篇 北京大医院推“一站式后勤服务中心” 患者更方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