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关怀周”启动会在京举行。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304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5家医院举办了大型胃肠间质瘤患者教育活动。
易忽视:症状隐蔽延误病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说:“胃肠间质瘤早期症状有一定隐蔽性,首次就诊约有20%—30%的患者为晚期;还有11%—47%的患者发生肝和腹腔转移,错过了较佳治疗时机。”
胃肠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早期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有的瘤体即便很大也不产生压迫感和出血,患者大多在体检、钡餐、胃镜检查或其它手术时被偶然发现。胃肠间质瘤常常与胃肠道平滑肌瘤、胃肠道神经鞘瘤等消化道肿瘤和疾病相混淆。即使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表现出一些明显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但这也可见于其它消化道疾病。近来随着诊疗手段提高,被发现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增多,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西方统计,胃肠间质瘤约占全部肉瘤的1/5,成为较常见的单一肉瘤类疾病。
易复发:患者要坚持规范治疗
胃肠间质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部原发多见,大约占50%—70%;其次是小肠,约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约占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较罕见。
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首选且较好可能实现治愈的方法。但不少患者术后复发率可达55%—90%,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而且,复发瘤不仅生长迅速,还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胃肠病区主任陈凛教授表示,手术联合靶向分子药物的综合治疗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有些患者对代靶向药物高达65%的耐药性心有余悸,陈凛教授说,现在的靶向药物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对恶性转移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有明显效果,也改善了高度耐药问题。正在接受治疗或转移复发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在坚持规范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测肿瘤反应及病情进展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或改变治疗方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保障生存质量。(张晓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