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精准扶贫要严防基层腐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评论记者 涂明)今年以来,黄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日,市纪委通报了其中7起典型案例。 扶贫资金是国家给贫困地区造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评论记者 涂明)今年以来,黄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日,市纪委通报了其中7起典型案例。
  扶贫资金是国家给贫困地区“造血钱”和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都应用到刀刃上,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搞小动作。然而,有一些基层干部心术不正,心怀侥幸,把扶贫专项资金当成“唐僧肉”,串通作假、虚报冒领。有的基层干部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子,借扶贫项目之名,行谋取私利之实,损公肥私,优亲厚友。凡此种种,扭曲了扶贫政策,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令人痛心疾首。
  从市纪委通报案例可看出,扶贫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乡镇、村(社区)等基层领域和基层干部身上。这暴露出基层管党治党存在“软肋”。相对于大贪巨腐,在扶贫领域违法乱纪的干部算是“苍蝇”。这些“苍蝇”虽小,若容忍其乱飞,直接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侵蚀的是百姓的根本利益。倘若任由这些“苍蝇”为所欲为,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被虚报冒领、搞人情关系,脱贫就会成为镜花水月,遥遥无期。
  基层的扶贫领域缘何成腐败“重灾区”?一是有的村干部党性修养不高、宗旨意识不强,底线不守,无所顾忌,再加上“村霸治村”的现象存在,基层的民主集中制成摆设,干部为所欲为。二是近年扶贫领域项目多、投入大,巨额资金让一些“硕鼠”红了眼,千方百计地想从中“分一杯羹”。三是上级政府对基层干部监管不严不实,导致监管滞后、缺位。而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村民无法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对基层权力监督不力,为扶贫腐败留下空间。
  因此,要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绝不姑息手软,发现一起严查一起。一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强重点线索督办,坚决加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查处力度。二要织密监督之网,要将纪检监察力量下沉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对群众信访举报的案件深挖,挖出扶贫领域的大小蛀虫。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创新监管督查手段,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扶贫领域的权力寻租空间。
  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惩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对胆敢动贫困人口“奶酪”的基层干部予以迎头痛击,让其在扶贫领域“不敢腐”“不能腐”,确保扶贫政策公平公正落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65377/
1
上一篇中共黄石市委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的决定
下一篇 发展共享汽车要优先解决消费难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