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陈汉华
“长三角”的问道之行,取到了真经,找准了差距,明确了赶超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当下较要紧的是唯实唯干,奋力赶超。
对标江阴,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三大问题
江阴的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标杆。对于黄石港区来说,对标江阴,应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三大问题。
解决好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渗透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产品和服务的边界日益模糊,黄石港区作为我市的商贸核心城区,要坚持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错位发展。一方面,围绕打造“四个中心”,重点发展物流、金融、电商、孵化器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支持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坚持“高、精、新”的思路,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个产业,打造江北智能装备产业园,建成精品园区、高精尖园区。
解决好商如何招的问题。要突出强链补链招商,招商引资工作要迅速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产业主导,立足港区产业基础,围绕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改造提升金属、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围绕物流、金融、电商、孵化器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强链补链招商,打造产业相互关联的现代化精品园区。
处理好招商与稳商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为新引进的项目当好“店小二”。主动对接土地、规划、环保、税务、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及时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本土和外来企业。在狠抓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还要关注本土企业的发展,要在人才、资金、用工等方面对现有企业给予政策扶持,让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享有平等待遇,鼓励本地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学习嘉兴,重点做好开放对接三大文章
积极做好沿江开放开发文章。积极推进沿江大道、沿江绿色景观带和环磁湖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生态设施、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沿江环湖文化旅游开放开发的亮丽品牌。
主动做好黄石、鄂州、黄冈三城协作发展文章。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推动黄石、鄂州、黄冈三市资源对接,与黄冈浠水共同建好“飞地”,利用黄石港产业、资金、人才等优势,发挥黄冈浠水的土地、环境等优势,深入推进跨江联合开发,促进县区之间、园区之间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实现一体化发展。
重点做好顺丰国际航空物流港对接文章。抢抓顺丰国际航空物流港建设机遇,积极谋划产业对接,加快智慧物流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以智慧物流小镇为龙头、以黄石万达广场为支撑、以港发、义乌等企业为依托的新商圈。

取经“长三角”,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突出招才引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一手抓“引进来”。发挥高新项目对高端人才的凝聚效应,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大政策吸引,对来黄石港安家立业的高科技人才给予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和发展的环境;一手抓“走出去”。建立干部外出挂职学习机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武汉、“长三角”等先进地区挂职学习,让他们当好项目引进的信息员和服务员。
加快“双创”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或园区建立科研中心。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对接,建立企业科研室或园区科创中心,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发挥金融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加大对企业创新项目和研发项目的融资力度,减轻企业研发创新的成本负担;积极培育双创平台。出台政策积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高校毕业生以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对入驻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创业者给予房租优惠、创业辅导等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城区活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强化城区政府职能,激发城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激活国资、民资、外资,实现共同发展、快速发展。
(作者系中共黄石港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