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放射性物质可致灵长类动物血液改变

英国《自然》下属《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则环境学研究显示,居住在日本福岛市周围森林的野生日本猕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猕猴相比,血细胞的计数更

  科技日报讯 英国《自然》下属《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则环境学研究显示,居住在日本福岛市周围森林的野生日本猕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猕猴相比,血细胞的计数更低。这项研究表明,在接触到福岛核电站事故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后,可能造成了这些灵长类动物的血液改变,尽管导致这些改变的准确原因目前还需证实。

  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在此次研究中,日本东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的羽山伸一与他的研究团队,对距离福岛核电站70公里的61只猴子和距离核电站400公里的下北半岛的31只猴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福岛猴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比下北半岛猴子显著性更低。

  肌肉中放射性铯的含量,是衡量放射暴露量的一个指标。在福岛猴子体内检测到的水平,和它们栖息地的土壤核污染水平相关,而放射性铯水平则在所有下北半岛猴子体内都完全无法被检测到。白细胞计数在幼年猴子(0岁到4岁)体内和肌肉放射性铯水平呈现负相关,但是在成年猴子(5岁以上)中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其意味着年幼的猴子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血细胞计数低或是减弱的免疫系统的表现,这可能让猴子更容易感染流行性传染疾病。他们的研究排除了是疾病感染和营养不良导致了福岛猕猴血细胞计数低的可能性。不过,研究人员亦承认,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这种血细胞计数低是放射损伤导致的。

  今年稍早时间,日本学者已报告称,吃下了该核电站附近含有相对低含量人工铯的放射性植物后,蝴蝶幼虫可能更容易出现畸形和过早死亡,但当时的调查结果,尚不能套用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灵长类物种上。(张梦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52/
1
上一篇纸质刮胡刀:锋利程度堪比金属
下一篇 防控“埃博拉”病毒 隔离防护是关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