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
早春三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进入较后倒计时。记者来到地处试验区的天津港,伴着激荡的海风、漫卷的浪花、翱翔的鸥鸟,深度触摸这个世界级大港的发展脉动。
发力“高水平世界一流大港”,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擘画“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海上桥头堡”,天津港换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快进挡”。
对标“世界一流” 换入提质增效“快进挡”
往来的巨轮,挥舞的吊臂,川流的车辆……迎着喷薄的朝日走进天津港,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
港埠公司码头上,6艘外贸船舶沿深水泊位一字排开,工人正在紧张作业。
眼前的码头,曾见证60多年前天津港宣告新生的历史时刻。
如今,当年吞吐量仅有74万吨的小港,一跃成为世界第四、中国北方大港,去年吞吐量超过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0万标箱。“在我们这里,不断改写纪录成了新常态。”天津市道德模范、港埠公司拖车队副队长成卫东自豪地说。
走进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室,天津港的繁忙在这里得到全景呈现,大屏幕上以“小三角”标示的进出港船舶密密麻麻。
“12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每月航班500班以上,与世界上180多个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天津港集团集装箱业务部副部长孔维东说,30万吨级船舶和世界较大较先进集装箱船可自由进出港。
今年1月1日,随着复式航道正式启用,天津港又从“双车道”跨入“四车道”时代。
“从试运行一年看,通行效率提高27%。”天津港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余雷说。
顺着30万吨级的世界等级较高的人工深水航道,布局有序的码头同样体现“世界水准”:世界较大的专业化焦炭码头、亚洲规模较大的国际邮轮母港、亚洲单体较大的集装箱码头、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化矿石码头……
做强港口经济 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
行走在天津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强劲崛起的现代经济功能区。
这里,除传统装卸业务外,国际物流、港口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港口综合配套服务等板块也同时发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走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加速从‘交通运输枢纽’向‘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转型升级,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天津港集团企发部副部长孙彬说。
在天津港东北部,有一片浅海滩涂人工吹填造陆形成的半岛式港区——东疆港区,这里是天津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的坐落地。
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国内规模较大的保税港区、北方较大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五星级酒店等众多项目,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去年,这里新注册企业1500余家,接近前五年总和。
在东疆港区东侧,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东疆二岛规划方案也浮出水面。
随着港口功能定位的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去年批准天津港口岸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计划,开放水域从470平方公里扩大到1590平方公里,码头岸线总长从78.9公里扩大到148公里。
瞄准“战略” 擘画发展“大棋局”
站在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上望去,雄浑的汽笛声中,一艘艘巨轮犁开万顷波涛,驶向无垠碧海。
码头边,6台现代化装卸桥,正在对法国达飞公司的集装箱轮紧张作业。这艘长360余米、宽45米的巨轮,当天载荷近1万标箱沿“海上丝绸之路”抵达。
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的天津港,是我国连通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起点,也是国内较好拥有三条大陆桥过境通道的港口。
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是天津港设定的新航标。
由海向陆。跟随卸下的集装箱,记者一路来到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物捷三堆场,集装箱在这里被装上铁路班列运往欧亚大陆腹地。
“哈萨克斯坦从日本进口货物,经由天津港‘海铁联运’,比过去传统海运,时间从70天减少至15天。”天津滨海泰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由陆向海。作为华北、西北地区较便捷的出海口,天津港在内陆11个省份设立25个“无水港”和5个区域营销中心,70%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天津以外。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天津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常态下面对新机遇,天津港正以新状态筹谋新发展。
“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用好叠加机遇,加快港口转型升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港口和企业两个升级版,为战略实施和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天津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丽丽说。
新华社天津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