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东镇安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纪实

503班同学袁恺旸,连续5年用自己的零花钱与黔西南州的王同学结对助学,帮助他扬起生命的风帆,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第十届宋庆龄奖学金。 603班同学傅楚添,在每年妈妈生日和自己生日那天,为母亲水窖项目捐献压岁钱,至今已捐建4个母亲水窖,被授予宁波

503班同学袁恺旸,连续5年用自己的零花钱与黔西南州的王同学结对助学,帮助他扬起生命的风帆,被教育部授予第十届宋庆龄奖学金。

603班同学傅楚添,在每年妈妈生日和自己生日那天,为“母亲水窖”项目捐献压岁钱,至今已捐建4个“母亲水窖”,被授予宁波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303班小谢同学突患白血病,医药费无着落,全校师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短短几天内,捐款27万元……

一个个温馨而感人的故事发生在江东区镇安小学———一所奉行“德育为本”的百年老校。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在镇安小学校长顾秋红看来,学校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人格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多年的坚持,让镇安小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得独具特色。较近,学校又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获此荣誉的学校宁波市就此一家,浙江省也只有两家。

童蒙养正国学毓德

一道高高矗立的中式新大门,两边是一副出自《笠翁对韵》的名联:“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门楣上悬挂着“甬城国学堂”5个大字,一尊孔子雕像正对着大门口。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更是红砖白墙、古色古香,立柱上、走廊旁是《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的经典名句……走进镇安小学,仿佛走进了一部立体的、会说话的国学经典教科书。

校长顾秋红希望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调整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 

五年前,镇安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推出了“启智怡情”国学文化课程、“养正毓德”德育国学课程和“修身养性”国艺活动课程三大体系。 

担任教学任务的语文教研组打起了头阵,用了一年时间编纂了一套《小学国语读本》作为国学课程的校本教材,上下两册分别对应高低年级段。“阅读和学习文言文,对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大有裨益。”参与课程建设的语文教师汤萌并不担心文言文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国学课上,学生们兴趣盎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今镇安小学的学生,成了一个个国学迷,经典名句常常脱口而出。更让家长高兴的是,潜移默化中,这些经典名句成了孩子们的行为准则。501班秦泽坤妈妈惊喜地发现,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懂事了,每次放学回到家,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去同学家玩,也会给妈妈留个纸条告知去向。“出必告,反必面。”儿子认真地告诉妈妈。

国学进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围绕“爱国、孝敬、仁爱、励志、为学、自律、交友、勤奋、廉俭、诚信、谦逊和团结”十二个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时时浸润于国学精粹。

落小落实培养道德小公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镇安小学贯彻这一校训,用国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实学生心灵,让小学生铭记并能在日常生活和主题队活动中笃行,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正品行,做一个正直善良、举止文明优雅的人。

在镇安小学,有个让家长们拍手称好的“六个好”活动。“六个好”即:走好路、说好话、写好字、扫好地、排好桌、做好操,列出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较基本也较容易忽视的细节。

如“走好路”包括,校内走路慢慢走,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不奔跑,不在走廊过道上嬉闹、跑跳,不在地上摸爬滚打;不随意乱踏草坪;集会出操排队做到快、静、齐,行走按次序,步伐整齐,摆臂有力,不插队,不说话;放学路队排整齐,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走斑马线,横穿马路左右看;上学、放学路上不在小店游荡。

在顾秋红看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童蒙养正尤为重要。进校问好,与人相处文明礼貌,看起来只是简单习惯养成的教育,却需要日积月累的行动坚持。 

  为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六个好”,学校还将“六个好”具体内容制作成学习垫板分发给队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六个好”儿歌、绘画创编活动等,将“六个好”与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用完午餐,501班的黄驿程同学又像往常一样,开始巡逻学校的花花草草,看哪些小花小草需要浇水了,看同学们在活动中是不是不小心伤害了花草……黄驿程是学校绿化小义工,巡逻维护校园的绿化是他每天的职责。

  在镇安小学,到处活跃着像黄驿程这样的小义工。校大队辅导员李翔老师告诉记者,为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尝试弱化班干部概念,实行义工岗位制,每班设置了绿化小义工、书报管理小义工、电教小义工、节水节电监督小义工……全校1175名学生,就是1175名小义工。

  这些小义工还将自己的爱心延伸到了校园外,自发组织各种各样的爱心小队、助人小队,不定期地到社区的孤寡老人家送温暖,带自编的节目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搀扶老小过马路……

  家校联手立德树人

  去年3月的一个晚上,顾秋红在家长学校上传递了学校的一个计划:倡导每个学生家庭建立家训家规,配合学校立德树人。令顾校长想不到的是,学生家长对这一计划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短短几天,全校1175名学生交上了1175份家训家规。“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自强自立,躬耕不息;知书明理,达济天下。”“善立诚勤。”“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一份份家训家规图文并茂、制作精美,一份份家训家规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p#分页标题#e#

  305班申彦平的爸爸说:“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父母,未能尽到孝道,一直非常遗憾。学校让我们立家训,我和妻子、孩子召开家庭会议,决定把“孝”作为家训。家训立完后,我马上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宁波共同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希望我的儿子也能懂孝心、行孝道。”

  “家庭是孩子的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为每一个孩子树立道德榜样。从2011年开始,镇安小学每年评比“十大家庭”。到目前,已有40个学生家庭分别被评为“低碳家庭”、“书香家庭”、“孝德家庭”、“国学家庭”。601班班主任李赛萍老师告诉记者,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2014年学校评选十大“孝德家庭”,全班52个学生家庭参加。

  老师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走近学校,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记者了解到,目前每周通过校讯通和班级博客与班主任联系的家长约占85%,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的占52%,按时出席学校开放日和家长会的家长占98%以上。学校拥有家长助教团成员100多名,成立了26个“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基地。一些家长志愿者更是主动加入“学生成长接力团”,帮助学习、生活困难的学生。

  国学养正,培养有道德的小公民。镇安小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几年来,学校涌现了孝敬之星、仁爱之星、责任之星等一大批美德少年。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中央文明办、浙江省文明办、纪委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受到兄弟学校的高度认可,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30多批次。校长顾秋红关于通过国学推动学校德育的实践项目还获得首届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陈敏 张绘薇 杨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413/
1
上一篇男子半夜猥亵4女子被刑拘 自称图个刺激
下一篇 拥抱“较好时光” 90后“创客班”高效创业引热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