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吴建新 刘艳新 通讯员 徐水秋) 浠水民歌是在南腔北调与本土音乐互相融合的基础上,经过浠水历代农民和音乐爱好者的集体创造,逐渐沉积下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它用音乐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浠水民歌来源于普通老百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浠水民歌 拾起撒落在民间的“音乐珍珠”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吴建新 刘艳新 通讯员 徐水秋)

  浠水民歌是在南腔北调与本土音乐互相融合的基础上,经过浠水历代农民和音乐爱好者的集体创造,逐渐沉积下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它用音乐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浠水民歌来源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因为接地气,从四五岁的小孩到80多岁的老人都喜欢唱,它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在当地歌手和年轻人的传播下,浠水民歌不仅由乡村走进城市,而且登上音乐的殿堂。

  来自老百姓的生活
  浠水地处鄂东中部,是鄂东地区的交通枢杻,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浠水民歌的发展离不开浠水方言,浠水方言有6个声调,其声母和韵母也比普通话的个数多,这就决定了在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浠水民歌丰富多彩,韵味独特。
  浠水是“哦呵腔”的主要发源地,受其高亢激越的影响,本地山田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浠水山歌一般称之为“三百六十调”,其歌词大都为五句子,歌词鲜活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浠水有一种被民间称为“鱼咬尾”句式的数板山歌,它较能反映鄂东山歌的特色,在全国范围之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浠水民歌的音调是方言语调的延伸,由于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产生了表达不同情绪的民歌,如劳动人民在山野之中耕作时唱的歌称为山田歌,在节庆日演唱的民歌称为灯歌等。可以说自从有了浠水方言,就有了浠水民歌,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情调和歌词也随之变动。
  浠水民歌包括山歌、田歌、小调、小曲、灯歌、劳动号子和风俗歌。北方阳刚风格和南方阴柔风格的民间音乐都对浠水民歌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历代战争中迁入的移民文化,如土家族和江西移民文化同本土文化的交融,使浠水民歌逐渐形成一种介于南北风格之间刚柔相济的风格。

  浠水民歌接地气
  7月15日,《行走长江》栏目组记者一行抵达浠水县文化馆采访,浠水民歌的整理、发展和推广,浠水县文化馆功不可没,该馆副馆长周白不仅会唱浠水民歌,而且还会作词、作曲,非常痴迷浠水民歌。周白说,他从小在县城长大,读小学时就是学校文艺队队长,在文化馆工作以后,重点关注浠水民歌,对浠水民歌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部分民歌作词和作曲。浠水民歌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流行传唱,大量浠水民歌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如《送郎当红军》《歌唱革命老前辈》等,从1994年起,浠水县每年都要举办春晚,浠水民歌是必备的节目。2013年12月31日,浠水县举办迎元旦晚会,他和著名歌手费翔同台演出,他唱的一首《一进团陂街》,赢得阵阵掌声。
  徐都督是浠水县楚剧团的一名女演员,2004年,她凭借一首《一把芝麻撒上天》获得鄂东民歌大奖赛二等奖,当天,她为记者一行现场演唱了这首歌,周白兴致勃勃地为她弹钢琴伴奏。徐都督能把民族和通俗唱法相结合,她的歌声嘹亮、纯正、甜美,唱出的浠水民歌别有一番风味。听她唱歌,就会让人想起1999年央视春晚唱红《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的歌手李琼。
  35岁的李柳媛是洗马镇农民说唱团当家演员,还是浠水杂技团专职主持人,经常随杂技团外出巡演,在表演杂技的间隙,她还能即兴唱两首浠水民歌,让杂技表演动、静结合,赢得观众的喜爱。当天,她为记者独唱了一首《清早姐儿唱山歌》,还同周白对唱了一首《叫声我的姐,叫声我的哥》,一股纯朴、清新、甜美的原生态山歌扑面而来,让人眼前一亮。李柳媛说,她出生在长江之滨兰溪镇,小时候受母亲和姨妈的影响,就爱唱浠水民歌,她拿手的民歌还有《姐儿门前一棵槐》《观灯路上》等,由于她演唱的民歌接地气,当地老百姓爱听,浠水县商演、婚庆等都喜欢请她去做主持人,她往往唱一两首歌就能把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老百姓围观看热闹,往往也是奔着她的歌声而来的。

  唱进老百姓的心田
  周白介绍,浠水民歌小调丰富,小曲优美,《团陂街》和《四季相思》是代表作。《一进团陂街》是鄂东小调的代表民歌之一,这是一首反映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叙事性民歌,内容取自浠水县团陂镇古代发生的真实故事,这首歌流传较远。以灵动俏皮的衬词为特色的浠水灯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如《扇子花》在五十年代演到了北京,并被武汉市歌舞团演到蒙古人民共和国,此外还有代表性的灯歌《绣手巾》和《八仙出洞门》等。浠水民歌中的儿歌也很丰富,《黄鸡公儿尾巴拖》是儿歌的代表作。
  浠水县音乐工作者在继承和发展浠水民歌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青年歌手,2003年,全国第三届乡村歌手大赛,20多岁的浠水女青年徐敏演唱的一首浠水民歌《这是红四军》获得三等奖,从那时起,这首歌在鄂东大地就唱红了。叶晗演唱的《山歌本是古人留》获黄冈市民歌会演金奖,浠水民歌的发展离不开优秀音乐制作人,大部分民歌是叶晗制作的。另外,吴世华、叶小青、李水鱼对浠水民歌的搜集、整理和传承贡献很大。
  浠水民歌在浠水县,不管是农村还是县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鄂东民歌的代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一个好的现象,年轻人把拷贝全部是浠水民歌的音乐播放机送给父母,成为年轻人孝敬老人的一种时尚。有的人在田间地头,身上带着音乐播放机,一边劳动一边听浠水民歌,时不时跟着哼几句。浠水民歌由于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又接地气,歌词和音乐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北京、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能听到,有时火车上也播放浠水民歌。《一进团陂街》和《浠水方言歌》这两首歌在浠水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在网上的点击量超过100万,可喜的是浠水民歌已成功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722517/
1
上一篇安理会通过决议对朝鲜实施新制裁
下一篇 列一份爱的清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