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于穆铭 从井喷到夭折,直播行业用一年多的时间,走过了很多行业十几年的历程。较近直播行业连连曝出负面新闻:老虎直播平台传播淫秽案被破获,“黄鳝门”女主播面临刑罚;光圈直播倒闭,微播、网聚直播、趣直播等直播平台也灰头土脸地停止了服务。一时间,“直播到底怎么了”的话题,再次刷爆人们的朋友圈。
回顾下直播的野蛮生长,只能用光速发展来形容。2016年春节时,直播平台还只有80多家,到4月份时就膨胀到500多家,进入去年年底,有超过1000家平台涌入。可细数下,现在依然活跃的直播平台大概也就是20个左右,别管之前的上亿估值有多喧嚣,能活下来才是胜利。

在互联网进入视频时代后,直播成了近两年来业内的焦点,就连BAT等巨头也纷纷加入了这场竞争,因此把去年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也不为过。就观感而言,直播的确丰富了网民的娱乐生活,很多明星过去高高在上,通过直播,不但能让粉丝见到不为人知的一面,有时还能路转粉,堪称宣传营销的一大新兴法宝。但有些主播似乎不满足于这种细水长流,上来就“放大招”:从斗鱼主播直播造人,再到“直播黄鳝门”等事件,让直播平台成了线上夜总会,处处乌烟瘴气、争议不断。这些乱象的背后,折射了直播的内容困局:内容同质化以及优质内容的匮乏。
某位观众给主播刷20万的礼物、美女主播唱唱歌聊聊天就立马有真金白银入账,直播的这种简单粗暴,破坏了行业的生态。如果直播草创初期,锥子脸、深V、大长腿是用来吸引用户体验的新事物的话,但一味沉溺于情色营销,甚至变相发展色情内容,只能映射出直播平台在内容创新上的懒惰。从内容上看,倒掉的平台大部分涉黄,或者是涉暴涉赌,初期尚能吸引一些用户的猎奇心理,到后来便在政策和用户的双重打击下,只能大浪淘沙。也正因为如此,这种风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网络直播可谓成也内容、败也内容,但遗憾的是,平台掠走了大部分利润,内容生产者都未能成为真正的掌舵者。直播平台的群雄纷争,实际上成了资本的对赌。长久以来,因为高昂的带宽成本,多数直播平台目前其实处于亏损状态。以斗鱼TV为例,每月需要为带宽承担约3000万元的成本,但在泡沫融资的遮掩下,没有人注意找寻未来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蒙着眼狂奔,直到政策的靴子落地,整个行业洗牌。
事实上,就算直播行业的泡沫被捅破,并不意味着直播这种形式的破灭。直播不仅大幅地降低了人们的娱乐门槛,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实时交流的比重。在经历刮骨疗毒后,财经、教育、健康、音乐、旅游等垂直领域,依旧存在着跨领域整合的机会。直播行业正孕育着一轮蛰伏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