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武爷爷21年 公益助学400人

天津网 讯城市快报记者高立红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武佩铃今年68岁,退休了却还同时打六份工,刚出重症监护室就马不停蹄地张罗事情……他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自从1996年开始帮助第一个贫困学子,他就一直在坚持,据统计,他从事公益助学21年

.TRS_Editor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H1,.TRS_EditorH2,.TRS_EditorH3,.TRS_EditorH4,.TRS_EditorH5,.TRS_EditorH6,.TRS_EditorHR,.TRS_EditorBLOCKQUOTE,.TRS_EditorDL,.TRS_EditorDD,.TRS_EditorDT,.TRS_EditorOL,.TRS_EditorUL,.TRS_EditorLI,.TRS_EditorPRE,.TRS_EditorCODE,.TRS_EditorTEXTAREA,.TRS_EditorSELECT,.TRS_EditorCITE,.TRS_EditorPRE,.TRS_EditorCENTER,.TRS_EditorTABLE,.TRS_Editor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FORM,.TRS_EditorFIELDSET,.TRS_EditorLEGEND,.TRS_EditorSELECT,.TRS_EditorTR,.TRS_EditorTD,.TRS_Editor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BUTTON,.TRS_EditorOPTION,.TRS_EditorADDRESS,.TRS_EditorDFN,.TRS_EditorEM,.TRS_EditorVAR,.TRS_EditorKBD,.TRS_EditorINPUT,.TRS_EditorSMALL,.TRS_EditorSAMP,.TRS_EditorSUB,.TRS_EditorSUP,.TRS_EditorSPAN,.TRS_EditorA,.TRS_EditorB,.TRS_EditorI,.TRS_EditorU,.TRS_EditorS,.TRS_EditorSTRONG,.TRS_EditorLABEL,.TRS_EditorIMG,.TRS_EditorBR,.TRS_Editor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天津网讯城市快报记者高立红河西区尖山街优仕公寓社区居民武佩铃今年68岁,退休了却还同时打六份工,刚出重症监护室就马不停蹄地张罗事情……他这样做全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自从1996年开始帮助个贫困学子,他就一直在坚持,据统计,他从事公益助学21年来,捐资近百万元,先后帮助过400多名学生。而谈及感受,武佩铃表示:“很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病着也要带孩子们游天津

  近日,津城持续高温。武佩铃两个月前刚刚做完一场手术,取出了一个苹果大的肿瘤,医生嘱咐他好好休息。但眼看着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了,他却又闲不住了,“我答应过孩子们,每年带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来天津看看,已经坚持5年了。现在又到暑假了,有的孩子铆着劲学一年,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失信于孩子。”就这样,武爷爷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自掏腰包接十几名孩子来津过暑假。

  昨日是孩子们在津活动的天,武佩铃一早来到活动现场,孩子们见了他都亲切得不得了,一口一个“武爷爷”。上午参观了水上公园和动物园,下午去了天塔和周邓纪念馆,中午武爷爷还请孩子们品尝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活动间隙,他还抓紧时间和孩子们交流。“助学不是简单地掏钱了事,还要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提起教育,武佩铃就有说不完的门道。

  1996年有了位“女儿”

  上世纪60年代初,武佩铃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那时天气冷,入冬后每间教室里都会安一个取暖的煤炉,学生们轮流生炉子,有一次轮值的同学没到,教室里冷得像冰窖一样,老师拿粉笔的手冻得通红……”武佩铃说,“当时好像一下知道自己要做点什么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早早起床,悄悄跑进教学楼,挨间教室生炉子。“看到同学们不再冻得缩手缩脚,老师也可以在黑板上流畅地写着板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自此,他暗下决心,“乐人乐己”的事只要有机会、有条件,他就一定会去做。

  1996年,武佩铃所在的天钢集团团委发动职工支持希望工程。武佩铃与团委一起到山西革命老区进行走访。这让他与一个叫白春莲的小姑娘结下长达21年的“父女之缘”。当年,小姑娘一双“雾蒙蒙”的大眼睛引起了武佩铃的注意。细问得知,孩子是先天弱视,而且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父母根本没钱帮她配眼镜。武佩铃当即提出带孩子来天津配一副眼镜。当小春莲兴奋地说,终于可以看清这个世界时,武佩铃开心得热泪盈眶,半晌没说出话来。

  捐资建校让更多孩子圆梦

  春莲完成学业毕业了,“武爸爸”却在“助学为乐”的路上越走越远。后来,他又资助了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3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2010年,退休后的武佩铃偶然得知“河北省兴隆县有个南天门满族乡是革命老区,有3个村的孩子上学难,很希望有人能够帮助在当地建立一所希望小学”,第二天他便赶到了南天门满族乡。“那个‘小学’比我想象的还破旧,教室摇摇欲坠,抬头就能望见天。”武佩铃问乡团委书记,“怎么才能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当他听说“乡里的一幢旧楼可改造成学校,大约需要20万元”时,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来想办法”。回津之后,他与老伴“清点”了家里的几个存折,凑齐20万元汇给了南天门满族乡团委,这是他当时的大部分积蓄。捐资建校过程中,武佩铃得知,这个乡的“贫困生占了近一半”,于是又动员身边的40多位亲戚朋友一起加入他的助学行列中,加上自己出资共“承包”了53名贫困学生,累计资助金额达20多万元。除了基础学费,他还出资8万元,先后为7个行政村的200多名孩子统一购置了校服,更换了200多套课桌椅;为了鼓励优秀学生,2012年,他出资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天津开展夏令营活动,此后一年不落,至今已5年……

  从“武爸爸”到“武爷爷”,武佩铃的头发白了,面容苍老了,可只要助学,他还是有使不完的劲。“孩子们开心上学,就是我较大的快乐。只要我的头脑还清醒,只要我的眼睛还看得见,只要我还能走路,我就要把爱心助学活动干下去。”这是武佩铃的承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4473/
1
上一篇杨汝倩:为民排忧解难让她感到幸福
下一篇 她患庞贝氏症 志愿者义卖助其圆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