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春明
[敬业奉献榜]
评审会评语:
疾病防治,责任重大;
苦口婆心,爱心深广。
推荐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市疾控中心,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份普普通通,却用一件白大褂维系起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安宁;他的工作简简单单,却靠一张处方单一次次融化了艾滋病魔肆虐的冰雪,带给患者春天的温暖。他就是该中心艾滋病防治所一名普通的医生——吴波。
初见吴波医生,一名艾滋病人家属正在就服药的事情向他咨询。“回去跟病人说,药一定要坚持吃,这个是较关键的,治疗效果好不好就看有没有按时坚持吃药……”面对病人家属,吴波医生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
临危受命毅然进入艾防所工作
今年37岁的吴波,自2003年毕业后就进入市疾控中心工作,一转眼已经14年,而从事艾滋病预防与治疗工作也7年了。
吴波在结防所工作7年,和同事一起进行着结核病全球基金项目。2010年,全市的艾滋病疫情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艾滋病防治所的人手急缺,吴波被暂时调到艾防所帮忙。吴波回忆说,“说实话,当时确实有些犹豫,一是我之前和结防所同事们主攻的那个项目通过多年的辛苦努力,刚刚步入正轨,马上就会有所收获;二是虽说我是医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当然比一般人了解的多些,但是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心里还是有一点害怕。”
与此同时,亲戚朋友劝他说:“艾滋病不是一般的病,天天和高危人群打交道,搞不好连自己的命都赔上了。”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吴波坦然地告诉大家:“我当初选择做一名医生,就没有考虑过这些,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临危受命,选择放弃当时的成果,开始新的艰苦征程。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迈进了“温馨家园”的大门。从此,与艾滋病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心系患者把他们当作家人一样
进入艾防所后,通过刻苦钻研和很高的悟性,吴波很快就掌握了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开始着手这项新的工作了。由于艾滋病患者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治疗的依从性很差,这让吴波遇到了一些的挫折。
有一次,吴波发现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的艾滋病患者已经一个多月没来取抗病毒治疗药物了,因为担心他的病情发展,吴波立刻打电话通知他,但是电话那边的病人却说,“吴医生,算了,我不想继续治疗了。连我的家人都不管我了,你也别管了。”吴波听后,发现他有严重的轻生念头,害怕他一时想不开做了傻事,连忙用尽各种办法将病人约出来单独见面。当着病人的面,吴波耐心仔细讲解了很多艾滋病治疗的新方法、新进展,鼓励他不要害怕病魔。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开导,病人的情绪才慢慢得以平复。为了能更进一步的解开他的心结,打消他的疑虑,吴波自己掏腰包,请他共进晚餐,并且和他同桌吃饭,这让病人大受感动。从此,将吴波看作亲大哥一样,听他的话,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再也没有想过放弃。现在该病人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也找到了一份工作,过上了正常生活。
随叫随到牺牲休息时间无怨言
每月8日、9日、10日、11日这四天,是固定发药的日子。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吴波雷打不动的坚持着,也不知占用了他多少个休息日。因为工作繁忙,也没有多少机会去补休,工作日休息的话会耽误日常工作。有时一些突发情况,周末的时候病人也会来拿药,因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天都不能中断的,一个电话,他就立马赶到单位为病人服务,没有工作日休息日之分。
有次,吴波和爱人刚好有共同的休息时间,早早的安排好出行的计划,坐上了班车。半路上,电话响了起来,心里咯噔一下,想着不会是单位有什么紧急情况吧,接起电话,果然是病人的求助电话,患者的药品在乘车的时候放在包里,被人拎包了,断了救命药。接完电话,吴医生的妻子有些埋怨,“经常周末加班,难得一次有时间,都路上了,又接到电话,到底工作是多么重要?病人重要,还是我重要?”吴波和妻子耐心解释好之后,半路下了车,给患者打了电话让安心等待,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单位,又是一个没有休息的休息日。
“其实也没什么,任何时候一个电话我都要赶过来,因为对我来说就是牺牲了一些个人休息业余时间,可是对那些病人来说或许就是救命了。”吴波如是说。
十几年如一日,吴波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贫穷富贵,邋遢整洁,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在复杂的医患关系面前,他默默坚守,不抱怨,不退缩,不断学习揣摩医患沟通技巧,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始终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他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瞩目的功绩,他有的只是年复一年辛勤忙碌的工作,日复一日枯燥刻苦的学习,既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周末和假日的概念。他常常远离家庭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医务工作的神圣,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就是这样渗透在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记者手记:
艾滋病人不同于一般病人,是一辈子需要和医生打交道的。采访中,吴波回忆道有一位艾滋病人因为长期接触,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从事这方面工作这几年,接触到了很多艾滋病人,然而较让我痛心的是看到一些小孩子得这个病,他们还那么小,那么可爱,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却被病魔蒙上了阴影。”吴波的话,让记者心生感慨,也同时感受到了他的那颗医者仁心。
(采访报道请同步收看每晚大冶电视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