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杰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井冈山是我儿时较向往的地方。
没来井冈山之前,我通常把烈士的鲜血比喻成杜鹃花,尤其是井冈山的杜鹃花,红透了八百里江山,红成了烈士们永不褪色的美。
如今,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沿着中国红军走过的长长又曲折的路,我的心底一阵阵热浪翻滚。眼前早已是现代化的道路,而我的思绪早已飞进多年前,飞进这座被战争和炮火洗礼的山上。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当时白色恐怖下缺吃短穿的红军,迎着黎明前的曙光,穿越蒋匪把守的道道封锁线,艰难地抵达目的地。
这是一座英雄的山,山上树木葱茏,尤其是雪松(又名香柏)和杜鹃,形成一道红绿相间的天然屏障。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屋脊,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与精神家园。这镌刻着半个世纪精忠之盾的山峰,更迭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这座山的记忆。
当960万平方公里的受苦受难的中国大地,迎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缕曙光,那千军万马凝神谛听的土地,打倒一切黑暗势力建设一个新中国的誓言,激荡着每个中国人的热血与雄心。
尤其是黄洋界当年的背水一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敌人兵力多我数十倍的情况下,凭借黄洋界的天然屏障,在毛泽东主席的指挥下,英勇顽强地击退了进犯我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洋界战役!毛泽东主席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大笔一挥,写成了名垂千古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默念这首诗词,我俯身在杜鹃花丛中,眼前看似平凡的小植物,却有着世界上较壮美的名字。她们是燃烧在蓝天与大地之间的一片火焰。它们在这高高的山上,有着和人类一样的不朽风骨,和高山一样的宽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