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枝红杏出墙来———阳新科泰孵化器发展纪实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仅仅4个年头,阳新科泰科技孵化器入驻企业已达78家,引进新品种11个,引进新技术6种,吸纳就业人员312人,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仅仅4个年头,阳新科泰科技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走进全省孵化器先进行列,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仅仅4个年头,阳新科泰科技孵化器入驻企业已达78家,引进新品种11个,引进新技术6种,吸纳就业人员312人,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仅仅4个年头,阳新科泰科技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走进全省孵化器先进行列,成为企业百花园中的一枝出墙红杏,倍受注目,芳香沁人。

  找准位置
  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阳新,科技创新“先天不足”,如何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在商海弄潮数十年的邓学仁,一直在琢磨这个事。他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重点是要有科技引擎企业。
  在一次科技创新工作会上,县科技局的一名负责同志向他建言,创办科技孵化器。这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填补阳新企业科技引擎的空白,邓学仁当即拍板:干!
  说干容易,干起来难。
  邓学仁带领一帮人去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心头泼了一瓢冷水。沿海的科技孵化器基本是工业项目,投资巨大,科技含量高,服务能力强。这种孵化器不适合他,也不适合阳新。
  决不能退缩,一定要找到适合阳新县情的科技孵化器。
  于是,邓学仁请省市孵化器专家前来会诊。
  阳新工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缺乏高科技产业集群支撑,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创业条件和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这是阳新的短板。
  阳新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乡土人才较多。这是阳新的优势。
  专家们经过深入讨论,开出了良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于是,邓学仁找到了自己孵化器的位置:定位特色农业孵化器。

  建设基地
  找准了位置,就得选准突破口。
  邓学仁把基地建设作为突破口,推进孵化器发展。
  走进十里湖800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杨梅满枝、柑桔青葱、兰花争艳、枇杷秀挺、弥桃摇曳、葡萄喷香。
  登上七峰山精品农业生态观光园,但见千亩白茶郁郁葱葱,微风吹来,泛起一轮轮绿波,在四周花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分外夺目。
  踏进陶港五林1200亩花卉果木科技繁育园,见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致:茶花争奇斗艳,桂花纤细柔美,女贞修直挺拔,银杏枝繁叶茂……十几种花或树,姿态各一,楚楚动人。
  在短短几年间,邓学仁和一帮志同道合者共筹资1700万元,建成了近十个大小基地,满足了农业创新企业的基本条件,为孵化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花香引蝶
  引进众多企业入驻,是孵化器成功的关键。而企业能否入驻的关键,又在服务。
  为此,邓学仁他们走活“三步棋”。
  搭建融资平台。以孵化器资产为抵押,争取2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为麾下企业解决资金瓶颈;设立了130万元创业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协调人社部门对新入孵的初创企业提供5至10万元贴息贷款。军垦基地有家种柑桔的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科泰科技孵化器为他争取了10万元的资金,改良品种,整治鱼塘,目前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与阳新电大和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合作,为旗下企业开展所需技术培训、企业指导、证照代办、财务代管等各类服务。同时,从武汉引入相关服务机构,零距离为业内企业提供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各类服务。
  搭建检测平台。孵化器与阳新泰鑫化工合作,共建了农资、土壤、水质等农业生产要素检测服务平台,为农业发展和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开发提供技术支持。阳新兴旺饲料厂,是一家农业加工型企业,面临倒闭。前年9月进入孵化器。孵化器为其确定生产方向、解决资金难题,建立销售网络,使企业起死回生,去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
  科泰科技孵化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亲睐。
  初创企业进来了。
  微小企业也以身相许了。
  甚至中型企业也来攀亲了。
  短短的时间,她这枝红杏,芬芳出墙,吸引近百只蝴蝶翩然而至。
  采访结束时,身为阳新科泰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邓学仁,站在“省级科技孵化器”奖牌前,信心十足地坦言:“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在近一两年内,科泰科技孵化器会走进全国孵化器行业。”
  (叶祥东 盛平 孟丽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3492/
1
上一篇在除险固堤中展现党员先进性
下一篇 干群同心防汛 众志成城抗洪 新湖大堤上的排头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