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张瑾)
三千年前,当铜绿山上炉火滚滚,一个名为“工业”的烙印便深深印刻在了黄石这片土地之上。
工业文明之火淬炼千年,磨砺出品质的光辉,孕育出质量的基因,质量的传承让黄石在工程建筑领域独树一帜,勇立潮头。
随着黄石长江大桥、月亮湾隧道贯通运行、新港物流园从无到有、万达广场拔地而起……各类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开花结果,黄石人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工程质量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然而,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我市工程建筑企业之中结出了较甜美的质量果实。
龙头企业如中国十五冶,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疆拓土将黄石工程质量理念带入世界舞台,并一举将7项鲁班奖,1项建国60周年经典暨精品工程奖,20多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60多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收入囊中。
本土企业如大冶铜建,用“科学化”加强质量强企建设,“精细化”提升项目质量水平,“标准化”提升工程管理能力,“规范化”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承建项目获批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确定的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
一个个数字无声的诉说着我市工程质量的傲人成绩。近三年,黄石市未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近三年建设工程质量投诉解决率分别为96.77%、100%、100%。2016年全市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率为0。
据市建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设领域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市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完善工程质量保证机制,通过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机制措施,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质量主体责任,工程建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中国十五冶:不忘初心诚筑基业
从热气腾腾的非洲到炎热干燥的中亚,从祖国的西部边陲到沿海的开放前沿……翻开6月的日历,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多点开花,气势如虹。
镜头回收。晴朗的阳光下,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十五冶)大厦门前,象征着公司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金色徽标朝气勃发。
走进公司大厦二楼的企业展厅。“中国十五冶伴随着共和国成立的新纪元,登上了建筑发展的历史舞台……”年轻的解说员用浑厚的男中音讲解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十五冶。
中国十五冶于1953年3月5日诞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10月,公司奉命从长沙搬迁到湖北黄石。
60多年来,从单一建筑业到多元产业,从一家公司到多家子公司,从立足黄石、面向全国到转战海外。中国十五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一连串的数字跃然墙面——7项鲁班奖,1项建国60周年经典暨精品工程奖,20多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60多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透过数据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十五冶人不忘初心、诚筑基业的顽强信念和企业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成长历程。
“百年大计,质量。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也是中国十五冶立企之本!”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振英道出了基业长青的奥秘。
“质量就是生命,产品代表人品”,“今天的质量和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从集团公司到分公司都组建了专职质量员,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和“质量月”活动,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会,强化质量理念宣传,培养全员质量意识。
管理体系建设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中国十五冶通过完善质量组织机构,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先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创精品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公司国内工程部管理科科长张高升说:“这主要是施工期的规范和施工中的执行。”
在项目施工前,中国十五冶集团公司策划编写项目《施工技术方案》《质量奖罚制度》《“三检”制度》《质量保证措施》《样板引路制度》《质量会诊制度》和《成品保护制度》等制度。
同时,按照”事前策划、注重细节、一次成优、打造精品”的建设思路,根据质量策划要求,要求施工企业通过建造实体样板,组织施工样板施工,并做好首件认可,作为今后的施工标准。
在精心编审创优规划和创优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施工中,还精准控制施工工序流程、方法和验收程序,精确控制工程质量标准和几何尺寸。
实施不定期巡视检查,每月召开安全环保质量例会,收集的质量图片、质量信息、控制重点,通报质量情况,提出整改方案,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对重点项目和危险性较大的项目,集团公司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现场质量安全动态监控。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严格追责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毫不留情。
从“点”的执着,到“面”的追求。这些年,中国十五冶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工法125项、中国企业新纪录15项、实用新型专利79项,发明专利6项,并创造了多项精品经典工程,其中江铜年产30万吨铜冶炼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景点暨精品工程。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铿锵脚步声,中国十五冶凭借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良好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以及矿业开发、物资贸易等多个经营资质,走出国门,扬帆海外,先后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缅甸、伊朗等30多个国家摆开了项目建设战场。一大批海外工程获得了境外工程鲁班奖、境外国家优质工程奖。
每一项项工程质量的背后,都有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身影。在哈萨克斯坦一铜选厂浮选槽施工试水试验的过程中,槽罐出现一个小故障,但是施工人员没有发现任何纰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十五冶对外公司员工经过通宵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出在一个小螺丝上。他及时提出工艺改进,消除了故障,保证了工程质量。
“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讲述起这个故事,秦传志深有感触地说:“质量——带给您看得见的未来,说不尽的精彩。”
进军白俄罗斯市场堪称中国十五冶的一个传奇,也是一个有力的见证。2012年,中国十五冶中标白俄罗斯纸浆厂项目,中标金额仅470万美元。
然而,在艰苦的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国十五冶人栉风沐雨,仅用两个月完成了前期项目,为项目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以现场保市场、以现场拓市场”,中国十五冶凭借纸浆厂项目,又成功中标白俄罗斯吉利汽车项目。很快,又中标了中白工业园、中国援助白俄罗斯保障住房等多个项目,总合同值突破6亿多元。
立足国内、扬帆海外,以精立业,以质取胜。中国十五冶阔步在诚筑基业的道路上,开拓了市场,擦亮了品牌,赢得了口碑,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
大冶铜建:精品工程质量先行
小满时节,万物盈满。
大冶尹家湖的西岸垂柳依依,丝丝弄碧。坐落在大冶金湖大道大冶宏维·人家项目建设工地依然热火朝天。
大冶宏维·人家项目由13栋高楼组成,总投资达12亿元,于2014年启动,2015年1月8日一期工程开建,由大冶市铜绿山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简称大冶铜建)。
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楼盘,还是一个样板工程。它是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确定的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严格按国家3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
对于大冶铜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这家创立于1971年,集工程承包、建筑施工、地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公司对此倾注了朴素而炙热的情怀。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公司工程部总监陈敬映说,按工程质量管理总体要求,公司整体布局,全面推进“四化”管理。
他们以该项目为起点,成立了质量强企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为质量责任人,工程部组员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项目质量管理职责、分区划片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按照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工程质量“零”缺陷的标准,年创建省优、市优工程3——5个的目标,大冶铜建编制了质量标准化手册、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实体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
因循守旧,套用传统方法施工,就很难达到试点的要求,也做不出精品工程。对此,大冶铜建就项目施工特点,组织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对工程实体几何尺寸、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进行防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冶铜建从建筑材料、设备进场、工序控制及质量验收全过程,定期召开质量督查、质量分析研讨会,确保各工序施工质量处于可控范围。
近年来,大冶铜建借鉴省内外同行的经验,推广应用了10多项新技术、新工法。结合工地常发事故地的安全短板,公司设置安全体验区,让员工和居民逼真体验。此举,在全省建筑领域首创。
打造精品,必须推进精细化管理。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大冶铜建要求下属施工单位对每个环节、每道工艺有样板实体、实施方案、施工方法。
对施工现场要求,必须确保现场道路硬化,车辆进出通畅。各类材料堆放整齐,并有标识,材料与与人员有效隔离。
加强施工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大冶铜建按照“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的原则,要求工程部所有工程师深入工地,蹲点对标督查,发现问题兑现责任、及时整改、总结推广。
一段时间,有工程师发现,工程某些部位在配木施工时,木方细微误差,造成混凝土施工变形。公司后通过技术攻关,决定全面推行刨修木方新工艺。这项工艺是先用电刨再用人工刨,然后再配木利用,有效解决了细微的质量问题。
质量标准化的主要标志是标准统一、严格执行。大冶铜建通过广泛动员、改进工艺、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到人、跟踪督查,长抓不懈。
对工程主体结构,他们统一采用定型模板施工,确保了拆模后混凝土外观尺寸、外观质量、实测质量均达到规范要求。
过去,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加沙砌块施工存在弊端,他们采用精确蒸压混凝土加沙砌块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工程质量;窗台渗水是一般建筑的质量通病,大冶铜建统一采用自防水式预制构件施工,既美观实用有效,又达到了质量标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大冶铜建得以攻坚,他们用质量筑起品牌根基。
为了推进标准化实施,大冶铜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做到执行过程中问题有跟踪、有督查、有落实,有记录。
付出是有收获的!2015年12月12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在山西太原表彰建设施工安全标准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大冶宏维·人家项目荣膺“示范单位”称号,项目负责人余启香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大冶市铜绿山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吴俊认为,细节的规范往往决定项目成败。一栋高楼能否顺利地拔地而起,关键在于是否有规范化的管理。
余启香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钢筋工班长拿着料单让他审批,但他发现算量不准确、审核栏工长未签字。
于是,他督促钢筋工班长重新计算,并按流程审核下料单。果然,经过现场勘察重新计算下料用量后,不仅保证了用料质量,还节省了生产成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年,大冶铜建通过大冶宏维·人家项目不断改进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进规范化管理。
他们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细化质量管理责任分解,使质量管理工作深入人心;他们制定了合理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保证员工合理的经济效益;他们还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建起了各部门间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各工作流程在一条通道上畅通无阻……
没有较好只是更好!大冶铜建以大冶宏维·人家打造精品工程为起点,在铸造企业品质大道上弄潮市场、乘势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