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荆山风物志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刘远芳) 古石刻 四顾闸石刻:位于河口镇金家湾南面石岗上,1984年水文调查时发现。文字为道光二年(1822)九月洪水至此,十字竖排三行,中间四字,两边各三字。字下为吴淞口高度24.99米,比1954年大冶湖最高水位低0.145米。这是长江中

黄荆山风物志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刘远芳)

  古石刻
  四顾闸石刻:位于河口镇金家湾南面石岗上,1984年水文调查时发现。文字为“道光二年(1822)九月洪水至此”,十字竖排三行,中间四字,两边各三字。字下为吴淞口高度24.99米,比1954年大冶湖较高水位低0.145米。这是长江中游首次发现洪水石刻。
  西塞山石刻:龙窟寺至桃花洞的山径旁,有“虎豹关”“龙蟠虎踞”石刻,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阳新人吴国伦题署。一线峡旁还有郑板桥书张志和《渔父词》扇形石刻。桃花洞口有洞名石刻,有《西塞山怀古》七律一首,作者为候补知县、广东人李增荣。洞口东南约百米处有“西塞山”阴文石刻,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浠水巴河人朱期昌题署。西北崖壁上,有当代书法家楚图南题署的“西塞山”三字,每字5米见方,江上游客举目可见。
  飞云洞石刻:飞云洞洞前有异泉铭石刻,中洞口有“路径登云”题刻,右上洞石壁有“唐次山先生居,明何瑸山玄父识”题刻。洞内外还有明人朱期至(朱期昌之兄,明万历二年进士)等人的题刻。其他石刻尚有不少,昔年深月久,多漫漶不辨。

  古泉(古井)
  异泉:在飞云洞。唐天宝十三载(754),“春至夏甚旱,秋至冬积雨,山巅是秋崩坼,有穴出泉,垂流三四百仞,浮江中可望。”中洞、下洞皆出泉水。“异泉流注,飞瀑百丈,下复穹然。每洞云一缕如絮,土人以为雨征。”如今泉流渐小;大雨后,仍可遥瞻下洞飞瀑奇观。
  洪武井:“在猫矶堡杨家湾,洪武年间掘,故名。”又名朱水井,位于西塞山区石榴园自然村南侧。直径1.5米,深3米,占地约6平方米。冬暖夏凉,四季不涸。
  白龙井:在韭菜崖与青龙山之间峡谷,泉眼源于石穴,涌流不绝,水声哗然,声闻幽谷。附近有古银杏、油麻藤丛林,有登山步道可达山顶茶场、村落。
  水磨冲泉:在西塞山区水磨冲西侧山麓龙洞内。原名水茅冲,以泉边多茅草得名;又名洗马冲;还曾安装过水磨。1972—1983年,道士洑煤矿、柠檬酸厂和第二橡胶厂三家单位的生产和3000余职工及家属的生活用水,均赖此泉供应。后被无机盐厂废渣污染,遂停止饮用。
  圣水泉:在李家坊隧道南口东侧山窝间,株树坳翻山古道之南起点。“旱久潮则雨,雨久潮则晴。”其地浓阴蔽日,清凉幽静,清泉长流,四季不绝。隧道开通后,泉流顿小,时断时续。

  古树
  黄荆山北坡较陡,南面稍缓,漫山灌木藤蔓丛生,间有古老乔木林。以松、柏、樟、杉、黄荆为主。
  古黄荆:山本以盛产黄荆得名,漫山丛簇,不计其数。晚近尚可见高7米、胸径0.1米之古黄荆树。
  古石榴:黄荆山果树众多,清同治《大冶县志》载:“唯永丰乡黄荆山一带种植桃、李、梨、榴,每年华实之日,灿若披图,居民尚资其利。”其中石榴较多。本地石榴品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二种,种植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有大排山古石榴园、板岩古石榴园、大王庙前后古石榴园和月亮山石榴园。1972年黄思湾石榴园尚有石榴树4725株;袁家湖石榴园80余年的老树仍果实累累。1985年,黄石市确定樟树为市树,石榴花为市花。
  古樟:黄荆山古樟众多,分布较广,凉山村、贾前湾、联合村、小胡家湾、徐斌村诸处都有。金山村李氏大湾之古樟群,树龄在300年以上者十余棵。
  古银杏:白龙井谢家湾山坳间,有古银杏一株,高约30米,需3人合抱,树龄在一千年以上。附近有油麻藤、黑壳楠群落。
  黄连木:牧羊湖五庙嘴有古黄连木一棵,树龄超过500年。

  古城
  章山古城:在章山街道龙山村下陈湾与章山村周卜臣湾之间丘陵地带,有赵家花园、薛家花园、东花园、西花园、太爷堂、粮库、马墩等遗迹,出土过大批陶片、绳纹砖瓦残片和砚台、古瓶、鼎罐、火钳、盆、碗诸物。据初步考证,章山城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地依山临湖,扼守大冶湖至长江水道,铜绿山之铜铁即经其港口运往四方。
  《宋书·符瑞志》载:“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四月辛丑,武昌县章山水侧自开,出神鼎,江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以献。”或云神鼎即出于其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2934/
1
上一篇“黄石造”大型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下一篇 淡季来临 钢价震荡盘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