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石勇 通讯员 秦巨金)
为全面提升回归适应期的戒毒人员出所就业创业,进一步巩固所内戒治成果,落实后续生活保障,6日上午,黄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市就业局联合举办“无毒青春·健康生活”现场招聘会。会上,共有36名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四家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这是该所在维护我市禁毒工作大局中的一个缩影。
该所自2009年转型以来,在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所干警职工不等不靠,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戒毒工作全面走向规模化规范化。7年来,该所共收治戒毒人员2063人,其中,解除1398人,在全省市(州)强制隔离戒毒所中收容量位居。该所连年实现“六无”目标,连续4年被省戒毒管理局评为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树立全新戒毒工作理念
黄石强制隔离戒毒所前身是黄石市劳教所,2009年,根据上级部署,开始转型从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对新的职能、新的执法对象,干警的执法理念、执法能力能否与之相匹配,成为该所党委、领导较担心的问题。
转型之初,所党委一方面制定了干警“洗脑”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邀请专家、学者来所教学、讲座13人次,组织干警赴省内外参观学习56人次,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培训538人次,先后组织了“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作风纪律整训”等主题教育活动。一系列的举措,使干警彻底摒弃了过去的劳教工作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干警脑海。另一方面招录专业人才,针对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特点,5年来,该所共招录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医师等33人。
稳步提升戒治质量
与劳教人员相比,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同时具有三重属性,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还是特殊病人。针对戒毒人员的特殊身份,该所按照“351”戒毒模式进行科学戒治,综合运用医疗、教育、管理、心理咨询、行为矫治、劳动习艺、家庭社会帮教、后续照管等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生理、心理、行为、认知、家庭及社会功能重建,帮助戒毒人员增强戒毒意愿,树立戒毒自信心,消除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延长操守时间。
为了给戒毒人员提供良好的戒治环境,该所争取项目资金两千余万元,修建戒毒人员康复大楼和习艺综合大楼,并先后投入数十万元购置心理治疗和健身运动器材供戒毒人员使用。戒毒人员在所内系统接受了入(出)所、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戒毒知识、心理健康等教育,每年教育课时达到250小时以上,个别教育和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月月有。系统教育让戒毒人员对毒品的危害和自己的过错有了深刻的认知,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心理治疗及时解决了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习艺劳动提高了戒毒人员热爱劳动的意识,职业技能培训让戒毒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为今后回归社会谋生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累计1359名戒毒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就业培训合格证书。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学员桂华,自主创办了生态养殖农场,每年经济效益可达20万元以上,中央电视台、《黄石日报》等各大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切实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
面对特殊人群,该所做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较大限度地保障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
2015年,该所联合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所内开通法律援助全程视频服务,戒毒人员有了法律问题,可通过QQ视频直接与市法律援助中心专业律师进行咨询或询求法律援助,以解决其本人或家庭的法律纠纷,化解矛盾,让戒毒人员安心戒治。全程视频开通以来,已为5名戒毒人员提供了法律帮助。同时,戒毒人员每月还有一次亲情会见、一次亲情电话,根据表现还可以进行亲情会餐。另外,戒毒人员每天习艺劳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休息、睡眠时间得到了充分保障,每周有一天休息,每天可收看电视,阅读报刊书籍等。戒毒人员每天伙食荤素搭配不重复,每周有鸡蛋、牛奶,营养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解决戒毒人员医疗问题,该所通过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在市矿务医院设立所内医务室,负责戒毒人员的日常医疗服务。
戒毒人员除了在所内能得到较好的戒治,出所后仍然能够得到后续照管。2016年,该所在黄石港区花湖街道设立了后续照管工作站,继续为该所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戒毒业务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为其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帮扶。
同时,该所积极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先后为我市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开展禁毒教育23场次,接受教育的学生达到8000余人次。通过图片展览、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参观戒毒人员生活习艺现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增强防毒拒毒意识。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市强戒所党委书记、所长徐友兴表示,随着我国禁毒工作的不断深入,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该所将围绕黄石禁毒工作大局,主动担当,进一步完善该所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执法活动,确保该所持续安全稳定,努力提高戒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为黄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