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燕语中的故乡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江俊涛 我相信这两只燕子是从故乡来的。 那是去年深秋时节,两只燕子飞到我家,叽叽喳喳鸣叫几声,便在三角梅枝上停留下来,这里瞅瞅那里瞧瞧,莫非是在勘察地形?它们一脸倦容,身上似乎还挂着霜花,披着雾霾,想必是从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江俊涛

  我相信这两只燕子是从故乡来的。
  那是去年深秋时节,两只燕子飞到我家,叽叽喳喳鸣叫几声,便在三角梅枝上停留下来,这里瞅瞅那里瞧瞧,莫非是在勘察地形?它们一脸倦容,身上似乎还挂着霜花,披着雾霾,想必是从遥远的北方避寒而来。
  没过多久,两只燕子便在我家墙角筑巢,从此就安顿下来。我每天都能跟它们打几回照面,送给它们一些吃食,它们便跟我亲近起来,时常从我面前一掠而过,有时还在我书房的窗口停留,好奇地看着我,仿佛跟我认识已久。
  燕子离我很近,我能闻到它们身上的味道。
  那种味道很清新,也许是稻谷散发出来的,还有苹果青涩的味道,棉花炸开的味道,麦子发芽的味道;当然,还有酸浆面、汉江水、襄阳城的味道……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的故乡那种独有的气息。
  由此,我敢肯定两只燕子就是从故乡来的,因为它们带来了故乡的味道。有了这个发现,我便兴奋地对它们招手说,嗨,故乡的燕子,欢迎你们!或许它们听懂了,就一个旋身来到我面前,急速地扇动翅膀,冲我点点头,啾啾几声,好像在说,老乡好!
  于是,我又多了两个老乡。
  说到故乡,我有好多年没回去了,如今的乡亲们,都还好吗?忍不住就问了起来。两只燕子索性就停在晾衣绳上,俨然跟我聊起了家常。它们嘀咕一阵,从它们鸣叫的神态和姿势看,我大约读懂了它们的语言。
  两只燕子说,在你年少的时候,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去,跟你们生活在一起,每家每户都会住进几只燕子。那时候村子里人多,燕子也多,从早到晚充斥着人喊燕叫,快活极了!这些你不会忘记吧?
  当然不会!那么,如今是什么情况?
  呜呜呜,一只稍胖的燕子抢先张开嘴巴,我猜想它在说,如今的故乡,冷清多了,因为年轻力壮的人大都去外地打工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好多间房子都空了下来,我们就在里面安家,我们住的地方可宽敞啦!
  嗨嗨嗨,另一只略瘦的燕子抢过话头说,人少了,房前屋后的野草就疯长,一年到头也没人清理。野草多了,虫子就多,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吃饱,生活安逸了,繁殖力就增强,如今的燕子一年比一年多……
  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如今的村庄,可不就是“人少燕多”吗?这与我从儿时伙伴小五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大体一致。这些年来,好多乡亲都走出了村庄,栓柱去了武汉,小肥去了昆明,三娃去了北京……他们离乡背井讨生活,目前都在打拼的城市扎下根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走得不远,设法搬到镇街上去做生意,他们的田地都没有丢,仅仅在播种收获的时候骑摩托回来几天,平时生意忙不过来就雇人经管庄稼,或者把地租给别人种;他们在街上都盖了新房,两三层的小洋楼,粉刷得白亮亮的……
  只是,他们,还记得故乡的燕子吗?
  这时,稍胖的燕子嘴里嘤嘤有声,大概是对我说,村里的燕子越来越多,食物便显得不够吃,咋办?换地方呗。再说了,长期跟你们人类在一起厮混,我们特爱热闹,人气少的地方我们也不喜欢。看着村子逐渐萧条,虽然住得宽敞、吃得丰盛,我们其实也不开心。
  咕咕咕,略瘦的燕子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冲着稍胖的燕子挥动了几下爪子,叫了两声,其实我们也通人性,也念旧;主人离开了村子,一些燕子就循着气息来到镇街找到他们,相认后就在屋檐下筑起了新巢;如果想念故乡村庄了,就飞回去看看……
  嚯,这么神奇!我顺着燕子的思路想象起来,那些燕子们,故乡的那些燕子们,从村里的燕子摇身一变成了镇街上的燕子、县城里的燕子、省城里的燕子……眼前这两只从故乡千里迢迢寻觅良久飞来厦门的燕子,它们或者它们的前辈,是否也在我家屋檐下生活过很久?
  燕子,谢谢你们,为我带来了故乡的消息。
  从燕子的呢喃声中我明白了,因为村人的纷纷离去,我的故乡日渐荒芜,说不定某天就会彻底消失,这让我感到难过。但转而又想,虽然村庄荒芜了,但离开村庄的乡亲们都在异地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不也挺好吗?
  两只燕子忽然在我面前跳起了舞,翅膀一上一下,宛若在说,飞吧,飞吧,飞吧!我忽然意识到,燕子长着翅膀,可以自由飞翔;人类长着双脚,可以自由行走。燕子为追逐食物而飞翔,人类为追逐财富而行走,这都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如今,乡亲们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和体制的捆绑,终于可以像燕子一样自由流动了,即便由此带来村庄的荒芜,又有什么关系呢?
  乡亲们,我要为此祝福你们!
  如今,我家的燕子又要启程回故乡了,请带上我对乡亲们的祝福吧!哦,我的乡亲们,但愿在你们迁徙的路上,永远有故乡的燕子相伴;但愿你们也从燕子的呢喃声中读出故乡的气息。哦,燕语中的故乡,既珍藏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更寄托着我们深切的期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2382/
1
上一篇唯有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
下一篇 吕永超纪实散文·信的故事 一封差点挨打的信(上)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