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环保风暴与经济绿色转型如何实现“双赢”的阵痛期:我市向“绿色百强”挺进,生态宜居大冶建设奋勇前行……
这是一组可喜的数字:总量减排在全省80家参与县域经济考核单位中位列,9条重点港渠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这是一系列可见可感的变化: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生活环境更舒适……
2016年,市环保局围绕建设“三个大冶”发展战略,促减排、重治污、强监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为核心,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为百姓生命健康筑牢了一道道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
宜居宜业回归自然生态大冶挺起绿色脊梁
“三月,草长莺飞时,陌上春色浓。那湖边道旁,杨柳纤纤垂下绸缎般柔软的枝条,点点鹅黄缀满枝头,随风徐徐摇动,像婀娜多姿的豆蔻少女;那山坡地埂,簇生的野韭菜鲜嫩油绿,在尚是枯叶满地的初春显得格外惹人怜爱;那田间垄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清香扑鼻,还未等到蜂飞蝶舞的青睐,却在春风吹拂下花香四溢,如痴如醉;那树丛林间,一群一群的飞鸟,声声脆甜,嬉戏和鸣,只为引来中意的伴侣,立下爱的盟约情定于春;更有那蔚蓝的高空中,人字形排开的北飞大雁,把关切的问候留与途经的碧绿的原野,即便是匆匆的道别,也要带着春天的讯息去奔赴那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堂。”
这是大冶环保人对建设美丽大冶的畅想,也是大冶环保人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较终目标。
“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们对空气监测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空气监测指标由原先的3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新增到6项(新增一氧化碳、臭氧、PM2.5),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了!”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6年空气优良天数依然达到了314天,优良率为85.5%,虽然较之2015年的331天略有下降,可是却更为的有份量。其中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和20微克/立方米,不仅达标(标准值分别为60微克/立方米和40微克/立方米),且指数均优于往年。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流域、重点港渠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全市9条重点港渠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其中大箕铺港、九桥港由两年前的劣5类分别上升到现在的三类、四类。
总量减排在全省96家被考核单位中位列第12名,在全省80家参与县域经济考核单位中位列,均超额完成黄石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
而该局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也在全省县市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环保工作及生态文明建设稿件365篇。其中,国家级17篇,省级44篇,黄石级108篇,大冶级196篇。
雷霆行动霹雳手段强掀中央环保督察大整改风暴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湖北省进行督察,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环保督察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本开展自查自纠,紧紧围绕上级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盯紧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件,在全市城乡掀起环保督察大整改风暴。
2016年11月27日上午8:30,随着大冶市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动员会的召开,我市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正式展开。截止到12月26日,我市共收到重点环境信访问题153件,其中11月26日前共梳理出重点环境信访问题74件,从11月26日至12月26日共接到重点环境信访问题79件(黄石交办39件,大冶受理40件)。
面对这些来自人民群众诉求的信件,薄薄的纸片却仿佛承载着厚厚的重量,环保督察大整改指挥部在时间将重点环境信访问题挂单认领、挂图作战,翻箱倒柜实行了拉网式地排查。通过在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和拉网式排查相结合方式,共梳理出各类环境问题387个,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下达交办通知、督办通知100余份,对全市涉水涉气重点企业现场检查600余家次,针对存在问题逐一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并限时销号。
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市环保信访件29件(其中情况不属实3件、全省共性问题1件),由市“四大家”领导督办、相关乡镇部门落实责任、市纪委监察跟踪问责,按照“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整改不放过、不建立长效机制不放过”的原则,共完成立即整改到位7件,长期整改18件。共立案18件,实施处罚70.914万元,停产整改企业24家,关闭取缔9家,约谈党政干部18人,企业负责人3人。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现场环境监察频次,加大限期治理督查力度,重点污染源全部治理到位;通过开展打反弹、抓偷排、挖死角活动,企业过去存在的环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达到95%以上。通过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狠抓项目源头控制,将项目监管纳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验收,做到全程跟踪监管。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我市“不讲理由照单认领抓整改、对标对本拉网排查抓整改、破釜沉舟铁腕执法抓整改、持续高压坚持不懈抓整改”的作法予以了充分肯定。
四大行动三大战役利剑执法护航碧水蓝天
2016年11月28日上午,随着“哐当”一声,又一条生产线被拆除。站在旁边的企业老板双目凝视着倒下的设备,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默默走开了。这一幕发生在还地桥镇秀山村。
这是在秀山片区开展环境整治次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以秀山片区石灰窑群和松山大道沿路两边的碎石加工厂为重点整治对象,秀山片区石灰窑供电设施全部拆除,共关闭石灰窑51座,拆除石灰窑3座,对该镇金桥物流碎石厂、秀山吉森石料厂等企业生产线进行了永久性拆除,并对拆除场地覆土布绿,还秀山片区一片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还人民群众一个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去年以来,市环保局持续开展四大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重点污染源专项整治行动,对60家涉及钢铁、建材、水泥、纺织印染等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重点污染源,通过督促加大治理投入、完善环保设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60家重点企业累计投入环保资金8390万元,建设改造完善环保设施73台套;开展重点区域粉尘专项整治行动,对还地桥秀山地区、金湖范铺地区长期污染扰民的环境问题实施联合执法,共投入治理资金1720万元,新上各类除尘器30台套,更换布袋4000余件,脱硫除尘设施4台套;开展露天矿山和铝型材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17家铝型材企业实施全覆盖在线监控,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开展违规建设项目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关停一批、整改一批、完善一批”的要求,对全市近600家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其中明确限期关停237家、整改283家、完善95家。
2016年出动环保执法检查人员5000余人次,现场检查记录3000余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87份,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96起。组织开展“烟声尘水”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对城区300余家餐饮、KTV等进行现场检查,下达整改通知100余份。
除了四大行动,我市同时打响了三大战役。一是以“治水”为龙头,投资近3亿元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南污水处理厂和城西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规模5.5万吨。并追加1.6亿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日处理3万吨废水工程,实现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二是以“治气”为重点,督促华兴玻璃有限公司投入1760万元实施烟气除尘脱硝工程,每年削减氮氧化物642.7吨。对城西原电厂院内6家无证模具钢企业予以拆除,对还地桥秀山地区65座土灰窑实行毁灭性拆除。三是以“治土”为基础,全国重金属土壤生态修复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其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去年2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5分钟专题报道。
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新城
“让绿色发展成为大冶GDP的主色调。”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的话深切道出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从个人到集体,从企业到政府,我市的生态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先说说“环保斗士”余岳来。去年6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大冶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环保斗士”余岳来被授予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再来说说金湖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大冶金湖生态示范区,规划含劲牌生态园、三里七湖生态园、青铜文化产业园等3个片区,约18.2平方公里,由劲牌公司出资20亿元,对金湖地区的石头咀矿区废弃地、尾矿库等实施生态修复,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示范、科学科普、观光休闲的非盈利性生态涵养园。
金湖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是我市发展绿色GDP的一次生动实践。2016年,我市积极建立以矿山修复为主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关停整治矿山12家,生态修复治理矿山9家。加大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度,投入奖补资金50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8.2万亩,提前一年完成“绿满荆楚”三年造林绿化任务。投入3.6亿元对铜绿山矿露天矿坑周边实施地质环境治理,改变区域环境面貌及确保国家一级文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安全。
同时,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湾整治”,对170个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黄石市级生态村15个。金湖上冯村等3个村被评为“湖北绿色示范村”,大箕铺叶家庄等2个村被评为“黄石市绿色示范村”。
从两年前“乡村园博园”到如今“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升级版的茗山园博会,依托万亩芳香植物种植基地和芳香全产业链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芳香产业旅游目的地和芳香康复与养生度假地。投资15亿元在保安湖红星半岛建设的大冶四季枫彩生态观光园,引领着保安湖生态新区的绿色发展浪潮。
“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正逐步向我们走来。
本报记者 冯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