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理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有人说: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对这句话,我不完全苟同。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只有孝行而没有“孝言”,会使孝心大打折扣。
邻家有位老伯,80多岁还常骑自行车上街。毕竟年纪大了,反应显迟钝,腿脚不利落,摔倒过两次,幸无大碍。儿子怕他再出什么意外,不让他骑自行车了,还特意给他买了辆三轮车。可老爷子骑不惯三轮,有时还偷偷骑自行车。一天,老伯骑上自行车出去买菜,恰被儿子撞见。儿子满脸不悦地对老爸说:“跟你说多少次了,不让你再骑自行车!你这要摔着碰着的,不是给别人找麻烦吗?”儿子二话不说,把自行车推出去给卖了,气得老爷子在床上躺了一整天。
按说,这位儿子也是出于孝心,可他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却不能让老人接受。此时,假如他和颜悦色地对父亲说:“爸,我知道您老身体好,骑自行车没一点问题。可毕竟年龄这么大了,路上车又多,不安全,多让人担心啊,以后可别再骑了。不是给您买三轮了嘛,这自行车留着也没用,咱把它卖了还能换钱。”这样,也许老爷子不大乐意,但也能接受。
孔子的学生子夏,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较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有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算是孝了吗?是啊,我们好多做儿女的,认为平时对老人生活上多照顾,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父母有个灾呀病的,能够在身边好生伺候,就算是尽孝了,而往往忽视了对父母的态度,像管教孩子一样管教年迈的父母。弄得父母整天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了事被孩子“喊叫”。
不可否认,一些人上了年纪之后,记忆弱化,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甚至会变得像孩子一样固执、任性。特别是他们大多从苦日子过来,生活节俭,新衣服舍不得穿,旧东西不愿意扔,好多事做出来让子女哭笑不得。子女跟他们着急上火,在所难免。尽管孩子跟父母着急,多是出于好心,可是老人心里却无论如何也是舒服不起来的。做子女的,何妨对老人多一些和颜悦色,多一些“甜言蜜语”,将孝心体现在“孝言”之中,这也是一种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