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新冶钢厂区内硕大的“百年特钢,创新无限”的标语,更显示了持续的创新能力对一家特钢企业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的是,正是创新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让新冶钢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一步步走来,成为中国特钢行业翘楚。
高投入提升特钢产品质量
中信特钢研究院,强度实验室,实验员王午龙眼睛紧盯电脑屏幕。
一旁,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正在工作,对刚刚抽检的样品一一进行拉伸试验。
“嘭”的一声,产品被机器拉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连串的数字,显示出相关参数,王午龙迅速把参数记录下来。
“这个机器就是通过拉伸试验检测我们产品的强度。”王午龙说,公司每一个批次的产品都会抽样然后到这里来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相关指标满足客户的要求。
检测产品的强度,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在特钢研究院的其它实验室,有冲击试验机来测试产品在不同环境和温度下的韧性,也有洛氏硬度机来检测产品的硬度。
“特钢研究院的这些设备,就是来给我们的产品质量把关的。”研究院质量主管彭仁树说,作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60多套。整个研究院担负着公司科研、产品开发以及钢材的分析检测任务。
这些年我们每年都雷打不动地拿出1000万元用来添置新设备。”彭仁树说,为了产品研发和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每年都是巨额投入,“像一条给特钢产品探测质量的探伤线,投一条线那就得3000万元以上。”
正是因为对质量有着不懈的追求,新冶钢才能从中国炉电渣钢到中国根高温合金旋压管,从中国根飞机大梁到中国架“歼十”“飞豹”,从中国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的上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发射升空,为中国特钢创造了如此多的。
小订单带来大收益
中棒材厂内,40余摄氏度的高温铺面而来。
从高空走过红彤彤大型钢棒,热浪迎面,炽热难忍。
“这里是2015年建成投产的优质特殊钢棒材生产厂。”厂内质量工程师刘盛明介绍,该厂年产圆钢棒材超过90万吨,产品合格率能够稳定在99.5%以上。
从参观通道走过,高空悬挂的“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质量是赢得用户的关键”、“坚持质量,创建客户价值”等等几十条醒目的质量标语,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产品质量对客户的重要性。
“其实,作为特钢行业,我们接到的订单,都是小宗产品。”新冶钢质量部部长张志成说,现在特钢的发展方向是“定制化”、“个性化”和“智能化”,虽然公司每个月生产20万吨特殊钢产品,但这么多产品可能是9000多个不同客户下的订单,对产品要求也不尽相同。
当然,产品越是小,越高精尖,一个产品耗费的时间以及操作流程都会相当长,对技术的要求会更高。
技术高,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不低,这也意味着可以卖个更好的价格。
在这几年经济大环境不好,特别是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整个行业下行的行情之下,2016年,新冶钢的纯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盈利水平排进特钢行业前三名。
向中国质量奖迈进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新冶钢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
新冶钢全面落实产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生产分厂“一票否决”质量安全责任制、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报告、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机制、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他们还制定了市场退货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质量奖惩、质量信用等评定制度,发布质量信用报告,表彰基层质量工作者,问责追责质量管理不力者。
建设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品转型升级,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新冶钢已经位居中国企业五百强和中国制造业五百强,新冶钢的产品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开采、工程机械、汽车、铁路、国防装备和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2011年,新冶钢获得黄石市首届市长质量奖,2012年获得第三届湖北省长江质量奖提名奖,2013年荣获第四届湖北省长江质量奖。
新冶钢的《深入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争创中国质量奖三年规划(2017年-2019年)》中明确,2017年申报全国质量奖(提名奖)、2018年申报全国质量奖(大奖)、2019年申报中国质量奖。让新冶钢向世界一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