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汪涛 文/摄)
今年72岁的邵承立,5岁始跟祖父邵开祥练习中华传统武术,8岁始跟外祖父刘金山练习书法,14岁学习古体诗词。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笔耕不辍的老人,2012年被评为黄石市“十大杰出老人”。
昨日,东楚晚报记者走进他位于铁山友爱街社区的小院,房前屋后瓜果飘香,屋内更是墨香浓浓。就在今年2月份,他的书画作品还被收纳进了“人民的艺术”纪念挂历,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文化礼品。
义务教百余青少年习武
“健身、防身、治身。”习武60多年的邵承立,自喻谙熟中华武术的精髓。
在他的家里,刀、枪、棍、棒、剑,十八般兵器可谓样样俱全。虽然年逾七旬,但记者见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说话时声如洪钟。
邵承立告诉东楚晚报记者,他的爷爷邵开祥是一名乡村医生,酷爱武术。从五岁开始,他就开始跟着爷爷练武。
“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爷爷这样一位武术教师,邵承立自然就比同龄的孩子学得更勤奋些。1986年夏天,他参加黄山首届飞云剑民间武术、散手大赛,获得武术项目个人三等奖,这更加鼓舞了他练武的信心。
“练武讲究的就是吐纳、练气和凝神。”这是邵承立对传统武术的总结。
后来,他到大冶铁矿职工医院当医生。别人都说:“你个练武的,怎么跑去当医生。”邵承立当即反驳:“武术和医学是相通的,一个高明的习武之人,一定是一个高明的骨科医生。”
邵承立认为,一个高明的武者,一定对人体的经脉、穴位和骨骼了如指掌。正因如此,他还没到医院工作时,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接骨医生,推拿、按摩等等自然不在话下,很多人慕名过来找他接骨,每次他都是三两下就帮人整好了。
业余时间,邵承立喜欢到鹿獐山公园伸展一下拳脚,经常吸引很多人观看。为此,他干脆义务教青少年练武,前前后后教过的达数百人。
发表诗词楹联作品2000多首
除了喜欢武术,邵承立还喜欢传统文化,诗词、书法、绘画都有所涉猎。而这得益于邵承立的外祖父,外祖父是一位私塾老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正是在外祖父的启蒙和熏陶下,邵承立对传统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邵承立专门设立了一间书房,里面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墨香四溢,写字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墙壁上挂着自己的书法、诗词和绘画作品。
“诗书会友春秋乐,诚信做人天地宽。”邵承立告诉记者,他先后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诗词联楹作品2000余首(副),发表书画作品100余幅,其中荣获一等奖或金奖共计60余次。
“古体诗词是有格式和韵律的,你把它掌握了,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邵承立说,今年2月份,为了给建军9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的礼物,他还专门写诗一首:“伏虎擒龙荣九秩,爱民保国炳千秋。”
每年春节前夕,邵承立都会应邀到张之洞广场义务写春联。“拿出去一贴,人家都知道是邵承立写的。”
“书法练到一定的时候,要选择一种字体,有自己的风格。我现在写的字是行书和楷书的结合体,所以我的字很好认,老百姓也都乐意接受。”邵承立说。
现在,邵承立每天仍会坚持写写字,“写字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性,现在年纪大了,书法已然成为我的精神寄托。”
让邵承立欣慰的是,8岁的孙子邵宇对书法很感兴趣。为了节省纸张,他教孙子蘸水写字,每天晚上练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