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一段传统采茶戏的经典唱腔,唱出了梁祝《楼台会》的柔情万种,唱出了阳新富河南乡间山野中飘出的天籁之音,唱出了新一代民间艺人对传统采茶戏的钟爱与传承。正是由于“阳二春”民间采茶剧团原汁原味,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地方特色的优美唱腔,才陶醉倾倒了一大批喜爱阳新采茶戏的戏迷。
阳新采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诞生于清代中叶,流传于阳新并且远及江西九江武宁、修水等周边县市。它以锣鼓伴奏,人声帮腔为特点,直到今天,这些地方的观众仍然乐于接受、欣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素有阳新“戏窝”之称的排市镇就拥有乡剧团四十余个,喜看戏、喜演戏是“戏窝之乡”的显著特征。笔者曾多次随团赴排市等乡村演出,亲眼看到不少学龄前后幼童,在演出前,嬉闹于舞台上下。演出开始后,总会看到部分儿童像大人一样,静坐于观众席中,饶有兴趣看戏的动人情景;也亲耳听到,咿呀学语的幼童,竟把采茶戏常用锣鼓点甚至短台词奶声奶气念出来的可爱稚音。在此种氛围培养熏陶下,何愁演出没有观众,何愁演员后继无人?正是由于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加上乡剧团在山间田野舞台上的长期历练,因此涌现出多个观众喜爱的农村演员。目前活跃在阳新城乡舞台上的业余演员,包括阳二春团的主要演员,几乎都是来自“戏窝之乡”的排市及周边乡镇。
阳新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爱戏之县。在县城,更是拥有一大批戏迷,他们期待在家门口经常看到家乡戏。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阳新县委县政府及文体部门顺乎民意,于2012年6月成立了富川大舞台,由阳新艺术馆负责日常演出的安排,县采茶剧团、县文化馆、艺术馆、各乡镇民间剧团纷纷上台献艺,一时间,古戏台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由此,富川大舞台被评为黄石市十大文化品牌之一。
在此背景下,艺术馆专业老师慧眼识珠,在乡剧团中抽调了多位演员,她们都是所在剧团的佼佼者,其中有被誉为“阳二春”的王春景、王春香。2013年10月,组建了“阳二春民间采茶剧团”,并先后聘请多位专业剧团退休的二、三级导演、演员为艺术指导,成立四年来,先后排练了梁祝《送友》《访友》《梁母喂药》《化蝶》《王氏劝夫》《何氏劝姑》等折子戏、小戏,以及《珍珠塔》《荞麦馍赶寿》《陈三两爬堂》《桃花洞修行》《风雪配》等大型传统采茶戏,在富川大舞台演出百余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阳二春”更是受到戏迷的热情追捧。不仅如此,该团还积极响应省厅号召,在文体局的组织下,紧紧围绕“送文化,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湖北省百团进万家等一系列活动,足迹遍及阳新十余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惠民演出70余场,深受村民喜爱。
正是阳新这块沃土,催生了“阳二春民间采茶剧团”,正是戏苑这块热土,培育了新一代民间艺人。(白英)
根植沃土 山茶芬芳——记阳新县“阳二春”民间采茶戏剧团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一段传统采茶戏的经典唱腔,唱出了梁祝《楼台会》的柔情万种,唱出了阳新富河南乡间山野中飘出的天籁之音,唱出了新一代民间艺人对传统采茶戏的钟爱与传承。正是由于阳二春民间采茶剧团原汁原味,富有浓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1661550/